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
破解NO2污染困局,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
郑州推进“3+2”特种车辆新能源替代
◀图为郑州市新能源环卫车。
◆本报记者 薛丽萍
1759。
这个数字为河南省郑州市摘得了新能源混凝土运输车保有量全国第一的桂冠。
不仅如此,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市保有1500台新能源渣土车、3.35万辆新能源出租车、6717辆新能源公交车、2.8226万辆新能源物流车,多项数据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这既是郑州市作为试点开展“3+2”特种车辆新能源替代交上的优异答卷,也是郑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底气。
退出“倒二十”:成也NO2 败也NO2
“2020年以前,郑州市未能退出全国空气质量168个重点城市后20位,败在二氧化氮(NO2);2021年以后,郑州市成功退出后20位,成在NO2。”提及郑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稳定退出“倒20”的情况,郑州市生态环境局移动源处处长解伟杰下了这样一个定论。
分水岭正是在2020年年底。当时,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向郑州市委提交过一份《关于我市二氧化氮指标分析和减排措施的报告》。
报告中,郑州市当时面临的大气污染防治压力跃然纸上:“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出现蓝天白云的天数在逐步增加。但在6项污染物中,我市二氧化氮年排名最差,1月—10月在168 个城市倒排第 11,在省内连续5年排名倒数第1;年度改善幅度较小,今年 10月以来上升12%,拉高综合指数,影响年度排名,成为影响我市能否顺利退出后20名的关键指标。”
污染状况的关键元凶之一NO2主要来源于移动源和工业源的氮氧化物排放。2019年,郑州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中,移动源排放占73.9%,占比在增加;工业源排放占 24.6%,比 2017 年下降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