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培乐
最近,中国的电动三轮车以其轻便的造型、实用耐造的性能和独特的倒车提示音,意外地成了外国人眼中的“潮流单品”。记者调查发现:这种被北方人戏称为“三蹦子”的电动车,在济南就有一家颇具实力的制造企业,他们每两分钟就可以下线一台车。
横空出世:依据人力三轮发展而来
1983年出生的章丘人刘宝,从职业学校毕业之后,加入了一家摩托车行。在那个摩托车盛行的时代,这个行业带给了他可观的收入,也极大地刺激着他对机械的热爱。
章丘铁匠多,手艺人多。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人开始改造人力三轮车。“将人力三轮改造,加上电机,依然用链条,但这样就可以省下人的辛劳。”您知道当时电动三轮面世后有多火吗?“当时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货。”在预判到电动三轮的发展前景后,在16岁时,刘宝毅然决然加入了这个新兴的行业。虽然看好这个行业,可是当时的刘宝不会想到,电动三轮会走进千家万户,甚至火到国外。
在进入这个行业后,刘宝等人凭着精神钻研,在一点点地改变着电动三轮的造型。“到了2000年就不再使用链条,而且逐渐改变架构,让电动三轮变成载重三轮车。”
艰难发展:全人工打造一个月才生产300辆
刘宝介绍说,从2000年到2006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演变,电动三轮外观日渐成熟,“那时候车架是一点点改,渐渐成为现在的样子,当时有说法是电动三轮看章丘,章丘那会便是名副其实的电动三轮生产基地。”
刘宝介绍,限于生产制作水平,当时电动三轮车基本上都是切手工打造。说起产量,刘宝笑着说,基本是一天能敲出10辆,“一个月能生产300辆,但是市场很好,只要造出来就能卖掉,一辆也能卖到2000元左右。”刘宝说,“当时一车难求,青海等地的客户一等就是半个月,等到三轮装上大货车,才跟着车离开。”
刘宝说,由于是卖方市场,甚至厂家都不用有销售员,直接都是买方来厂里订购,“蹲在家里接订单就行,可惜生产效率上不来。”
重塑整合:从代工到品牌化之路
经过多年的狂飙突进,电动三轮的普及率大大提高。现在的农村,电动三轮基本取代了手扶拖拉机,成为交通和干农活的助力机械。
但是随着普及率的提高,在2018年左右,电动三轮也进入了市场的饱和期。“一辆车也就二三百元的利润,甚至代加工的产品,也就一辆车赚个二三十元。”刘宝说。
有鉴于此,刘宝的工厂也开始了从代工向自主品牌发展的转型之路。
“开始更加注重品质,注重设计,生产的产品必须要达到国家认证。”刘宝介绍,他们企业在2018年后开始以自主品牌为主。由于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焊接也用上了进口的机械臂,这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谈及电动车的未来,刘宝说,肯定是向更加智能、更安全和更耐用发展。“特别是电动三轮的摩托车管理之后,对电动三轮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企业现在是国家电摩一级资质,3C认证企业。”刘宝介绍,他们企业注册了“鑫松一”品牌,市场覆盖整个山东,还有河北、河南和江苏等地。
突飞猛进:一天可生产300辆,年前加班加点
2月3日,记者在刘宝工厂内看到:虽时值年关,工厂即将放假,但是工厂一片忙碌中;安装的、除锈的、组装的......一整套流程下来,一辆崭新的“三蹦子”就下线了。“如果满负荷运转,一天可以生产300辆电动车,正常一天产量在100台左右,旺季一天生产150辆左右。”刘宝说。
“马上要放假了,我们尽量想办法,争取给你发货。”采访中,刘宝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的客户想要12辆变速的,并且要求年前交货。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刘宝的电话几乎不断,过一会就是一个订单电话。
畅想未来:参加进出口博览会,拿下外贸订单
在电动三轮火到国外之后,刘宝的手机,经常能接到做外贸的相关人士的电话,“多的时候,一天就接到十几个这样的电话。”刘宝说,这些人往往都不了解电动三轮这个行业,大部分还是咨询了解,同时也想着看看怎么合作向国外卖电动三轮。
刘宝说,这是电动三轮的一个新机遇,他已经打算参加2024年的进出口贸易博览会,去详细了解电动车出口的相关政策,“主要还是电池的问题,很多国家管控很严格,还有整车上路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去破解”。
“历经多年的市场竞争与技术经验积累,我们在济南也算是实力不错的电动三轮企业,我们也有信心进一步做大做强!”谈及未来发展,刘宝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