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大幕开启!春运走过70年

2024-01-27 01:43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26日,2024年春运,开启!

40天里,90亿人次出行,其中72亿人次自驾出行,都将创历史新高!开着新能源汽车回家,也成了春运的新符号!

自1954年“春运”一词通过媒体进入社会大众视野,这场“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已经走过70年。

90亿人次,如果放在70年前,别说能不能“运”走这么多人,光运输方式就没得选:坐上绿皮车是首选,有的地方连路都难通。

如今,“海陆空”任君选:

天上飞的——除了以往服务春运的航班外,今年4架C919迎来春运首秀;

地上跑的——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子弹头”成为铁路春运的主力军;开车回家成为今年春运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水里游的——琼州海峡、长江干线等重点水域航线的船舶已整装待发,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春节航次的船票已售罄。

谈到春运,不少人记忆中会浮现带着大包小包的“摩托大军”。但近几年,“摩托大军”的身影却越来越少了。

今年要从广州回到贵阳老家的老韩道出了缘由:“以前骑摩托车,为的是省钱。现在收入高了,票比以前好买了,坐火车更舒服,有的老乡干脆自己开车回家。”

“摩托大军”少了,“私家车大军”多了。今年72亿人次的自驾出行,足足是去年同期的2倍。

人多了,车多了,目的地也多了。

过去,春运的方向只有一个——回家。如今,去“尔滨”赏雪,去三亚看海,在腾冲泡温泉,在长沙逛夜市……人们开始实现“诗与远方”与“天伦之乐”的有机结合。

人多了,车多了,需求也多了。

微信小程序“e路畅通”上线,路况资讯、道路救援、服务区信息等一键了解;手机扫码即可“召唤”移动充电机器人进行充电,“人找充电桩”变成了“充电桩找人”;天冷,新能源车续航是个问题,多个高速服务区不断增设充电桩……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春运考验的不仅是“硬实力”,也检验着“软服务”。把服务做得更优一些,回家的道路才能更舒心一点。

再来看看回家的“主角”。最新数据预测,全国铁路春运首日预计发送旅客量1060万人次。放在过去,大包小包、肩扛手提让回家成了“囧途”。2010年,一张“春运母亲”的照片,触动无数游子的心。

现今,人潮虽拥挤,但并不失序。一个大号的拉杆箱、几盒包装精美的特产,让大多数人“轻装”返乡。网购、物流的发达,让一些游子能够将“心意”提前寄回老家。

人多了,车多了,基础设施的保障力更强了。

举个例子,1988年之前,我国没有一条完整的高速公路;如今,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其中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35万公里。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拉近的是回家的路途,彰显的是大国制造的底气与实力。

70年春运,恰似一列时光列车,一代代中国人乘坐在上面,“运”育了最丰富的情感记忆,也见证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

新华社记者 叶昊鸣 樊曦 王聿昊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