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创造史上最佳后,“首位产业”怎么干

2024-01-25 04:27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汪国梁 彭园园

对于安徽汽车产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一座里程碑。

全年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在将汽车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的第一年,安徽汽车产量历史性地跨过200万辆大关,创造史上最佳成绩。

“首位产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巩固和扩大已取得的优势、朝着新能源汽车强省的目标阔步前进又该如何出招?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课题,纷纷建言献策。

优先布局智能化 抢占有利生态位

“虽然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达3000万量级,但千人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汽车市场尚未见顶,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省人大代表、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说。王图强是滁州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链链长,他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出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叠加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更好体验和性价比,汽车消费在未来一段时期将会进一步释放。省委将汽车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前景,去年产业发展的成绩也印证了这一战略决策的科学性。

新能源汽车对于汽车产业的重塑,不仅体现在动力来源上,更体现在智能化领域。既是出行工具又是移动智能终端的新定义,深刻影响行业竞争的模式和格局,软件驱动硬件的战略越发为行业企业所重视,同时也给安徽“换道超车”带来新机遇。

“基于现实和比较优势,安徽未来的机会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应聚焦核心定位,组织专业力量,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省政协委员、省能源集团董事长陈翔表示,安徽应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产业集群作为“首位产业”的战略核心,既要基于“三电”系统电动化技术架构,更要基于软件定义硬件、数据驱动应用,聚焦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技术、基础支撑技术,解决好电动化基础上智能化优先规划和布局问题,抢占有利的产业生态位。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