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创造史上最佳后,“首位产业”怎么干

2024-01-25 04:27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坚持整零协同 延链补链强链

汽车是典型的龙头带动型产业。我省集聚了奇瑞集团、江汽集团、蔚来、合肥长安、比亚迪合肥、大众安徽、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聚集。

如何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省政协委员、民建安庆市委会主委朱菊云建议,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全面摸排整车、零部件企业技术需求,按产业应用场景培育一批具有“独门绝技”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比如,统筹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智能底盘、动力系统、域控制等技术服务需求量大的开发方向,整合现有研发、测试、检测等资源,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技术和工程解决方案的汽车技术服务企业。

滁州汽车产业链规上企业近500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在整车和零部件领域都有一定基础。“我们提出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180个、投资超1800亿元,正在谋划和洽谈的项目还有280个。”王图强说,滁州坚持“项目为王”,在打好项目招引攻坚战中,努力落实好省委发展“首位产业”的决策部署。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度“内卷”,激烈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企业之间,也体现在区域之间。“作为普通地级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强做大,必须更加注重差异性,找准在产业链中的定位。”王图强表示,滁州将立足自身优势,聚力“外引内培”,积极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建设具有滁州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高起点打造汽车文化 提升辨识度影响力

发展“首位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强省,既需要制造“硬实力”,也需要汽车文化“软实力”。当前,我省汽车产业亮点主要在生产、制造领域,在汽车文化和氛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