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创新探“新”路

2024-01-24 02:26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走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围绕氢能产业,该所在材料、部件、系统方面的研发成果令人耳目一新。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吉林省依托该所成立氢能产业研究院,集中力量解决氢能领域卡脖子问题,努力在质子交换膜等高价值核心材料和零部件上实现突破,推动关键技术迭代升级。

“以制造扩应用、以技术促产业、以企业聚动能。”长春应化所副所长刘俊说。

不久前,吉电能谷年产500万kVAh铅碳电池项目的首批产品,在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白城市下线。不远处,就是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基地。为了让产学研融合更顺畅,当地为科研团队提供1000平方米的实验场地,并完善食堂、公寓和专车等服务设施。

一边研发、一边试制、一边生产,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林海波说:“我们正在研发新一代储能电池,有信心推动技术再上台阶。”

这份信心,来自吉林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系列举措。吉林努力促成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成果转化。

吉林省科技厅厅长李岩表示,全省正强化“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联动,“多家抬轿”、共同发力,汇聚科创“动力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2023年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原载2024年1月23日《经济参考报》第七版) (记者褚晓亮 段续 王晓林 唐成卓)

上一页 1 2 3 4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