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行业 动态
新能源道路车辆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日前,由我国牵头的ISO7637-1:2023《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1部分:词汇和一般规定》和ISO/TR17326:2023《使用压缩氢气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低温冷起动性能试验方法》2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ISO7637-1:2023是电气/电子部件电磁兼容(EMC)关键基础方法标准,由中国、德国联合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修订完成,主要修改完善了ISO7637系列标准各部分测试方法的关键特性及通用技术条件,对于提升汽车零部件抗干扰性能以及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ISO/TR17326:2023由中国联合日本、德国、法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共同完成,主要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低温冷起动性能试验方法以及低温冷启动过程中氢安全、能量消耗量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压力等级、动力总成模式以及控制策略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可为产品研发、测试、运维和普及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在汽车领域牵头制定发布国际标准17项、在研国际标准16项。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以国际国内标准同步研究、同步制定为原则,深度参与汽车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持续提升我国在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中的参与度与贡献度。
2024年-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标准出台
为适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工信部就2024年-2025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2024年度、2025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28%和38%。
二是对核算年度生产量2000辆以下并且生产、研发和运营保持独立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进口量2000辆以下的获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较上一年度下降达到4%以上的,其达标值在GB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放宽60%;下降2%以上不满4%的,其达标值放宽30%。
三是乘用车企业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低油耗乘用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按照其数量的0.2倍计算。
四是在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核算中,对标准配置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高效空调等循环外技术/装置且具有循环外节能效果的车型,其燃料消耗量可相应减免一定额度。
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增速第一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道,在锂电池特别是固态电池领域,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技术来源国之一。截至2023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为20798项,其中中国有7640项,占比达36.7%;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据了解,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我国在新产业新赛道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断彰显,特别是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分别达到2693亿元、4194亿元和2890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相关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在持续提升。
这些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有很多专利技术做支撑。
“其中,电动汽车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重点企业全球有效专利量已经超过10万件,并且呈逐年快速增长势头。”申长雨表示,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目前我国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排名第一,同样具备较强的创新实力。
“未来,面对技术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和产业变革的提速,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继续在相关领域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申长雨强调,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更好发挥专利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新产业新赛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力绿色低碳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
一是持续完善新领域新业态专利审查标准,综合运用多种审查模式,助力绿色低碳技术和未来产业领域专利申请获权,为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技术和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供给。
二是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和未来产业高价值专利,支持建设运行相关产业专利池,并鼓励探索开展专利开源,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助力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加大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同时,指导企业做好海外专利布局,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栏目稿件由田野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