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实施“内培外引”策略——
常州高新区打造智能制造特色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郑 莉
通 讯 员 谢佳妮 孙嘉隆
12月18日,常州高新区与芬兰美卓集团举行签约仪式。后者将在江苏省常州高新区生产履带式移动破碎筛分整机设备。该项目计划年产各类整机设备500余台(套),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
记者了解到,常州高新区近年来提出,重点壮大发展智慧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医疗器械、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两特三新一智能”特色主导产业,并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该区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目标定位,通过实施“内培外引”策略,切实强化“双招双引”、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加速成果转化等有力举措,不断放大总部企业的“虹吸”和“聚变”效应,培育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今年,该区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5亿元。
常州高新区党工委(新北区委)副书记、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区长石旭涌介绍,在强化“双招双引”、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上,该区坚持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优化政务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全力打造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的一流营商环境,竭尽所能为企业提供周全服务与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面对产业发展新赛道,该区在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作为国内最早布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产业园区之一,常州高新区围绕先进碳材料产业大力引育、聚力创新,已培育出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创碳谷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同时,引进了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领军研发机构,还建成了常州达姆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生产服务机构,构建起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体系。
目前,该区正在牢牢把握化工园区转型升级“进与退”“取与舍”的关系,进一步突出新材料上下游强链补链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以大丝束碳纤维、光刻胶等重大项目为支撑,重点围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发力,将新材料打造成为体现高新区产业升级高度的地标产业。今年,全区新材料产业产值预计可超200亿元。
此次落户该区的美卓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破碎筛分设备制造商,其破碎筛分解决方案为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雄安调蓄库等100多座水电站,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沪高铁线等多项国家重点基建项目提供助力。
“目前,常州高新区已在工程机械领域,汇聚了一批外资工程机械行业巨头,构建起了完整的工程机械产业链。”常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杭宏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