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变借港出运为“水水中转”
“新三样”实现在“家门口”登船出海
本报讯 12月20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一期码头取得第九类危险货物港口装卸作业资质。这意味着,我市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锂电池“新三样”产品新增“家门口”的出海通道。
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一期码头位于江淮运河黄金水道上,其半径1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大众、蔚来以及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等,集聚了合肥市七成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今年以来,该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万多标箱、件杂货近5万吨。
但此前,因合肥辖区未有取得第九类危险货物港口装卸作业资质的港口码头,合肥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产品因属于第九类危险品,只能通过铁路、公路运输至上海、太仓等沿海港口,再办理出关手续。
为进一步放大黄金水道的优势,解决“新三样”产品借港出运、多次中转等“梗阻”问题,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合肥市交通运输局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指导帮助港口企业取得第九类危险货物港口装卸作业资质。至此,合肥新能源汽车及其他新能源产品的“水水中转”运输通道彻底打通。这种方式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商品车自合肥运输至上海港,如果通过江淮运河的水路运输,相较于公路运输,每辆车物流成本可节省约1000元,同时免去了异地排队报关和装箱等诸多不便。”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锂电池等“合肥造”产品将在“家门口”装船运输至上海、太仓等沿海港口换装海船扬帆远航,这不仅补强了港口枢纽功能,提高了我市水运服务能级,更为我市新能源“首位产业”发展增添助力。
(记者 余佼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