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问界M9内饰细节并没有官方公开,后排摄像头位置大概率可能会放置在顶部激光投影幕布区域。摄像头倾角与位于前排的车内摄像头相同,用来补全视觉缺失。最终问界M9的摄像头模块设计,会呈现2+1的布局。搭载多摄像头方案,问界M9智能座舱会有更多黑科技?
智能汽车时代的一个主要方向就在于提高车辆的自主感知力,在座舱外体现的就是自动驾驶中的BEV+占用网络实现物理世界数字化复制,在座舱内体现的就是针对驾驶者和乘员的生体状态识别。
问界M9基于主驾驶位的摄像头模组主要是位DMS技术实现服务,主要功能为监测驾驶员疲劳程度,扩展之后可以完成面部身份识别、眼球追踪、手势识别以及情绪感应等方面。之前鸿蒙座舱的身份识别逻辑为摄像头识别人体-系统判断授权手机是否连接-提示驾驶者登录账号的流程。现在基于3D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识别人体的三维模型数据,更类似于iPhone上的FaceID,可以实现鸿蒙4.0座舱系统的无感连接的判断逻辑。
同样,鸿蒙4.0座舱系统加入了眼球追踪特性,这一功能可以与AR-HUD进行联动。华为之前研发出了一套眼球追踪系统专利,通过光束入瞳反射接收光功率值,将HUD画面匹配到眼球注视方向。该项专利的价值在于改善了AR-HUD的画面位置调节,根据AR-HUD显示尺寸大、且与现实世界融合度高的特点,可以判断问界M9会大概率搭载该项专利技术优化HUD位置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