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小工具解决大难题
公交修理工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充气管 本报讯(记者 齐向真 通讯员 马晓梅 文/摄)自从公交车全部换为纯电动车以后,一旦轮胎漏气导致气压不足,车辆就无法启动,影响乘客出行。11月5日太原公交二公司消息,该公司修理工利用业余时间,用废弃材料自制充气导气管,攻克了道路救援充气难题,缩短了维修周期。
“过去,最怕遇到因轮胎气压不足导致车辆坏在路边的情况,因给轮胎打气的装置太重,无法带到户外,我们只能采取车辆牵引或者机械制动的情况,才能将故障车辆运回修保厂,耗时费力不说,还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主任李德顺表示,如果能用车载气泵给故障车轮胎打气就能大大缩短维修时间。“因为故障车辆无法启动车载气泵,所以只要故障车辆旁有正常运行的公交车,再用一根充气管连接,就可以‘借气’了。”
为了自制充气导气管,修理工赵艳军从废旧材料库房找来进气口单向阀、皮管、气门嘴和固定卡扣,用焊枪把单向阀和气门嘴焊接在一起,调整好皮管长度,制作了充气导气管。之后,赵艳军找来两辆车实际操作,将缺气车辆和有气车辆之间连接导气管,发现气泵可以顺利给轮胎充气,而且充气过程中导气管很牢固,加压时不会对接口造成损害。
“看似简易的管子,有了它,我们平常道路救援时修车时间起码能节省一半以上。”李德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