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首次以产业集群形式参展,利用“临港”名牌为园区外企搭建舞台,构建广泛产业“朋友圈”
乘新片区东风,百企组团参展
俱鹤飞
本报记者 俱鹤飞
作为一家长期以来深耕中国市场的德国自动化企业,伦茨集团一直都有一个“进博梦”。随着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拉开帷幕,伦茨集团“进博之行”终于圆梦。跟伦茨集团一起亮相的,还有临港新片区近百家外资企业,他们大多都是进博会上的“新面孔”,凭借组团参展的优势,他们“出道”伊始,就迎来自己的“巅峰时刻”。
展现风采的“舞台”
作为本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招展合作伙伴,临港组织了近百家跨国企业参展,成为企业的坚实靠山。参展企业共涉及23个国家与地区,涵盖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能源装备、新型国际贸易等行业类别,展区内不乏一些全球顶尖技术及代表未来新领域产业发展趋势的企业。
2007年,伦茨集团落户临港。搭乘临港新片区的东风,伦茨(上海)从一个生产基地,成长为除德国本部以外的第二全球总部,实现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的跃迁。
“我们作为一家长期以来深耕中国市场的德国自动化企业,对于本次进博会,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筹备。”伦茨中国高级销售总监李进介绍,本届进博会,伦茨展示的是新能源电池制造、数字化、自动化三大一体化解决方案。
不少像伦茨一样的外资企业,对进博会这个大舞台充满期待。临港海外部国际招商主管曹毅扬说:“在策展过程中,只要企业有参展意愿,并且符合进博会参展条件,我们都会按照‘一对一’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贴身服务。企业参展积极性非常高,数量不断地增加,展品也是琳琅满目。导致我们不得不频繁修改设计方案,让展示区成为企业展现风采的舞台。”
相互学习的“平台”
在进博会,德国鹰兹汽车中国量产版车型实现首次亮相。作为德国独立超跑品牌,鹰兹汽车近几年将打造高端跑车制造产业集群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鹰兹(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文放期待,通过进博会以全球协同的力量,拉动中国超跑产业升级。“参展进博会,不仅意味着收获订单,我们能够跟全球的不同的供应链企业、同行,甚至和行业外的伙伴产生更多交流,进博会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在临港展示区筹办总指挥、临港集团首席财务官杨菁看来,目前,各行业正在逐步凸显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的新趋势,这种跨领域的沟通机遇能够促进产业间深度交叉融合水平的提高,既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机遇,也能为未来前沿产业提供更多想象空间,还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产业发展载体和产业服务商,临港集团的优势就是把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整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效能,推动企业稳健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杨菁表示,临港展示区里集聚了一批氢能源、生命科技、人工智能、数据交互等产业领域的核心企业,呈现了一系列代表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成果。
抱着“取经”的想法参加进博会的还有位于临港新片区的初创企业能量奇点。企业相关负责人杨钊表示,参加一次进博会,对企业长期发展帮助很大。“通过‘组团参展’,不仅比企业自己参展更方便,形成的‘品牌效应’也更大。”
用好临港“名牌”
“这次,我们首次在进博会上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参展,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创新。”曹毅扬说,企业以产业集群方式组团参展,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朋友圈,还能在产业交叉领域中互动、交流、碰撞出新的灵感和火花。
2021年,康明斯氢能中国总部项目成为临港新片区首个集研发、制造、贸易、供应链为一体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项目,将打造康明斯氢能中国区总部、氢能中国区研发中心总部“双总部”,以及制造基地等,计划实现产值100亿元。
本届进博会,康明斯带来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涵盖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设备、储氢瓶以及多元应用场景。康明斯业务拓展高级经理赵伟说:“进博会对公司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我们和许多外资企业一起亮相,对我们来说也是扩大业务合作的机会。”在5日举行的临港展示区进博集中签约仪式上,康明斯、伦茨等参展企业已经签约第七届进博会。
“我们希望,未来临港不仅可以成为中国研发制造的生产基地,同时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从临港走向海外,把中国的供应链制造优势、研发优势输送到海外市场。”赵伟表示。
“组织园区内企业共同参展,能给企业一种‘大家庭’的温暖感觉。”杨菁表示,利用“临港”这个上海名牌,为园区内的外资企业走入进博会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能够帮助企业利用进博会的时机与机遇,构建起广泛的产业“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