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
四川天府新区发布“成果转化20条”
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最高1500万元资助
日前,四川天府新区印发《四川天府新区关于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该措施以支撑四川天府新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为目标,按照“供给是基础、吸纳是关键、平台是支撑、对接是重点、金融和机制是保障”的整体思路,分6个板块提出20条具体支持条款,形成覆盖科技成果产出、熟化、对接、转化、孵化全流程的政策体系。
措施中的支持都是“真金白银”,将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5万元到最高1500万元的资助。尤其是新近投用的成都科创生态岛创新转化平台,天府新区将对入驻机构给予不低于50%场地租金补贴,举办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活动,提供最高10万元资助。
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新区推出“成果转化20条”新政,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也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天府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的必要举措,天府新区将锚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的目标,加快推动新区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动能。
新落户
新一代“谛听”多功能AI数据集落户成都超算中心
用人工智能算法助力地震监测研究
近日,新一代“谛听”多功能AI数据集正式落户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下称“成都超算中心”)地震大模型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
新一代“谛听”多功能AI数据集是“谛听”地震学数据集2.0版本。
“谛听”地震学数据集是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联合研发的大型地震学数据集,以及在此基础上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于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地震信号识别上展现出巨大潜力。”“谛听”科研团队相关负责人赵明博士介绍,科研团队将2013年至2020年间的震相观测报告和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脱敏处理后,建立了“谛听”地震学数据集,“该模型可以为开发机器学习模型,开展地震检测、震相拾取、初动极性判别、震级预测、地震预警和强地面运动预测等数据驱动型的地震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标准数据集。”
成都超算中心副总经理、高性能计算部部长郑亮介绍,目前“谛听”是全球规模最大、样本标注质量最高、标签类别最为齐全的地震学标注数据集之一,处理、分析这些海量数据,需要高性能算力。成都超算中心每秒10亿亿次计算能力,能为“谛听”这样的重大研究提供算力支撑。
郑亮表示,“谛听”落户成都超算中心地震大模型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将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在地震学领域的开发、测试、应用,并推动人工智能算法在地震监测预报业务中的进一步落地应用。(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亚飞 蒲南溪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