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4000余名能工巧匠,在全国技能大赛109个项目中一决高下
从40分到95分的背后
本报记者 李丹青 曲欣悦 史宏宇 吴凡
《工人日报》(2023年09月18日 01版)
9月16日上午9时,伴随一声声哨响,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场馆正式开赛。
这是我国目前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来自全国36个代表团的4045名选手同台竞技,在109个项目中亮出绝技。
工业4.0、云计算等赛项,培育先进制造业动能,助力数字经济腾飞;飞机维修、轨道车辆技术等赛项,推动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花艺、时装技术、健康和社会照护等赛项,贴近大众生活场景,激发创意设计驱动力。这些大赛项目紧贴生产生活实际和发展形势,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做得多、做得快到求质量、出精品
来到比赛现场,当然要先到数控车、数控铣等“工业母机”项目走一走。
面对数控机床、电脑等设备,选手们聚精会神、争分夺秒,设计工艺、编制程序、加工零件。
“说起数控车,很多人有些陌生,但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担任本次大赛数控车项目裁判长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工程师宋放之介绍道,“天上飞的卫星、飞机,地上跑的高铁、汽车,水里游的潜艇、轮船,还有杯子、瓶子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都要用数控车床做出模具,再加工出来。”
可以说,数控技术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制造的基础。
“目前,全球各国都很看重这个项目,它主要考验选手从工艺设计到机床操作,再到产品控制等整个生产过程的技能水平。”数控铣项目裁判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高级技师鲁宏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