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农业展区,形式多样的智慧果园解决方案吸引人们驻足参观。一座微型模拟温室番茄大棚内,一台多臂采摘机器人来回穿行,“看见”番茄后便会停下来、伸出机械臂,只需数秒就能采摘一个果子。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人不只“眼神”好,而且“头脑”灵活,能根据颜色判断果实的成熟度,监测果树生长信息、帮助估算产量。
服务农业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拓展的缩影。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达645.8万台。采摘、巡检、物流、养老……服务机器人正加速与生产生活融合。
据专家介绍,近些年服务机器人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语音理解、视觉识别能力的嵌入让服务机器人更“聪明”了。
博览会上,一款全场景通用型3D相机备受关注。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以往的3D相机,该产品能“看”到20米之外,并且面对强光等苛刻条件也能连续输出完整、准确的深度影像信息。由于“害怕”室外强光,基于3D视觉的机器人之前主要在室内应用。借助新的3D相机,机器人可以走向户外,在大型仓储、物流、割草等场景中大展身手。
特殊环境作业的需求推动了特种机器人的发展,多款具有防灾救灾功能的机器人成为博览会上的“明星”。
“借助这款外骨骼机器人,你只需稍微发力,手臂就能轻松抬起30公斤的重物。”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科研人员基于仿生学与人机工程原理开发的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能够自动检测手部发力的情况,提供精准细致的助力,可在应急救援、物流搬运等方面发挥作用。
专家表示,机器人是人工智能、5G等技术连接制造业的桥梁。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智能化、网联化、柔性化制造加速推进,发挥好机器人的撬动作用,不仅能帮助制造业提质增效,还有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