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车企给拟人职业化,可以把奔驰看作“老钱家族”,往昔的荣光一直在照耀;把特斯拉当成“产品经理”,为了实现新的想法绞尽脑汁;丰田更像个“私营业主”,为了盈利率不断内部挖潜;至于宝马,风格更像是个“精算师”,在关键细节上一板一眼,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偏差。
以往我们对宝马的印象,一直都是50:50的平衡前后轴荷配比。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在转弯过程中,轴荷分布均匀的车辆更易于保持预定的行驶轨迹;而轴荷分布不均的车辆,可能会使得偏重的一侧偏离预定轨迹。这就是为什么车头较重的车辆在转弯时容易转向不足,车尾较重的车辆在转弯时更容易转向过度。一般我们说的宝马车型在操控时极限很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自于前后50:50平衡。
此次我们试驾的全新BMW X3,则将之前的固定印象再度刷新,在前后50:50的基础上,又做到了左右50:50,更加极致了。其优势就是能显著提升驾驶的舒适感,比如在平坦路面上行驶时,方向盘抖动与车身晃动幅度基本不会有,悬挂系统磨损程度也会相应减少,轮胎不会异常磨损,直线行驶的稳定性相应提高,即使遇到高速急刹车,四个车轮的抓地力也是一样的均衡,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不会偏移。我甚至有个设想,当我沿四个车轮的轮心画两条交叉线,交汇的点会不会就是全新BMW X3的重心所在?如果我在下面支起千斤顶,会不会把车给顶起来,还不晃动?
闲话说完,继续聊车。全新BMW X3最好看的角度就是上图这种45度微微俯拍的感觉,其它角度其实也不错,只要你不是怼着正脸拍双肾就行。这是因为全新BMW X3精简掉了不少非必要的线条和装饰,如发动机舱盖与车身的接缝就隐藏在进气格栅和大灯的分界线中,极其简洁。车身设计采用了鱼鳞式渐进结构,前翼子板、前门板、后门板相邻接缝依次存在0.5-0.8毫米的内收尺寸落差,可以有效降低风阻、减少噪音。摄像头和雷达藏在格栅内部,有那么点“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内饰方面,新车依旧采用“以驾驶员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一体式悬浮曲面屏偏向驾驶员侧,门板与仪表台合二为一,整合为八边形钻石轮廓,通过箭头元素,不但增加了视觉宽度,还聚焦于方向盘,给驾驶员一种“主人翁”的感觉,搭配屏幕背光,仪式感拉满。
因为轴距增加111毫米,使得后排腿部空间超过1米、膝部空间增加近2倍。再加上后排坐垫长度和填充物分别较前代增加65毫米和10毫米,靠背和椅背角度增加至104度,并与后门板通过软包无缝衔接,使得整个后排成为了“舒适角”。前后排之间分工明确,前排是驾驶与聊天、领航,后排专门负责休息,井水不犯河水。
动力方面,全新BMW X3搭载了最新的BMW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90千瓦,峰值扭矩400牛·米,搭配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零百加速时间6.6秒。这其实不算亮点,新车配备的第9代横向动力学管理系统才是最大的突破,可精确接收传感器信号,不推头,不甩尾,并让驾驶员清晰感知车辆性能状态,号称“BMW底盘最强大脑”。
宝马这个“精算师”,除了喜欢在平衡方面“轴”之外,在驾控方面也一直喜欢“抠细节”。比如,前轮主销后倾角增加19%,响应快、回正快、指向准、反馈力度轻盈舒适;第四代BMW 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0.1秒内精准分配动力;214毫米同级最佳离地间隙拥有更强的通过性;采用新一代电控刹车系统,全力刹车建压时间缩短至150毫秒,比传统系统快2-3倍;采用同级最宽的285mm轮胎,抓地力大幅提升;“3D车辆地形视图功能”能在中控屏上实时显示海拔、车身姿态等信息,助驾驶员知己知彼。
相比驾控方面点满“科技树”,全新BMW X3在智舱方面却有些抠抠索索,老是“拨一下动一下”。大家反映上一代的地图不好用,这次新品好用了;上一代BMW智能个人助理交互理解能力不强,这次能做到四区语音精准响应,也能做到单次语音指令触发多任务了。至于第三代宝马智能驾驶系统,开启后会根据导航路线在即将驶入、驶出匝道时给出变道提示,驾驶者则用眼神确认是否变道。个人感觉比较鸡肋,既然都开启智驾了,也确认好导航路线了,上下匝道还有什么好确认的?多此一举嘛。
试驾总结:
全新BMW X3动力很猛,操控非常丝滑,直线加速和过弯的极限都很高,甚至可以说,开起来后你甚至可以忽略这是一辆先天底盘就高的SAV,驾控感更像330i。但最大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智驾有点“不聪明”。其实也能理解,宝马是为乐于开车的人打造的,如果驾驶者沉迷智驾去了,那宝马存在的意义就消失了。于是,选择性地配上了部分智能配置和智驾功能,让驾驶者把绝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前方。总体而言,全新BMW X3是一辆偏“粉丝向”的产品,与新势力有着本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