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宣城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市工业体系中最大的支柱产业。11月12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南线采访团来到宣城。作为安徽省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截至目前,宣城市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700余家,今年1-9月,宣城市汽车零部件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3.4%。
产业链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11月12日,采访团走进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展厅内的新能源汽车模型引发关注。“除外壳、玻璃和轮胎外,车辆核心电子部件均由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宣城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业务已覆盖新能源汽车电控模组、无人驾驶系统、母排、电源模块等关键领域,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动力系统全链条。
作为立讯精密集团汽车业务最大生产基地,宣城立讯自2017年落户以来,深耕新能源汽车电子赛道,已成长为省级智能工厂、全市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实现员工人数、销售收入、企业产值“三个倍增”。企业三次增资扩建,一期至三期及加速器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投用;今年初启动的年产10万套混动五合一动力总成及40万套新能源汽车挤塑铝排项目,创下“四个月投产”的建设速度。

当前,总投资28.5亿元的立讯精密四期项目正加快建设,将新建年产1000万套新能源智能网联及智能驾驶汽车产品生产线。项目一阶段173亩用地预计2025年12月竣工,达产后可新增营收约20亿元。
产业链协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立讯精密“冲击百亿产值”目标,宣城高新区精准对接上下游配套需求,成功引入东莞君联、昆山贵研等7家配套企业。目前企业核心零部件实现“就近配套”,有效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综合成本,产业链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宣城高新区管委会相关人员表示,园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深耕汽车电子领域,推动区域产业集群能级稳步提升,为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与多家车企合作,深度参与新车型的产品研发
安美科(安徽)汽车电驱有限公司位于宣城经开区,是一家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用电机、空气悬挂系统、空压机等产品的中外合资企业。
11月12日,采访团来到这里。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在机械智能设备的配合下,对新生产的设备进行检查。车间数字化大屏上,实时显示当天产量和合格率。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华向记者介绍,作为空悬系统核心部件-空气供给单元(ASU)的供应商,公司与蔚来汽车、岚图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厂家长期合作,深度参与新车型的产品研发。
据介绍,2024年销售23万多台ASU,销售收入4亿元;2025年预计销售33万多台ASU,销售预计收入5.8亿元。“目前已攻克二级有刷活塞压缩机的设计和研发,实现80%零部件国产化,并即将实现量产。”
汽车零部件是宣城市工业体系中最大的支柱产业
11月12日,记者从宣城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汽车零部件是宣城市工业体系中最大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700余家,2024年产值超850亿元,增长20%;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70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今年1-9月,宣城市汽车零部件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3.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为36.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个百分点。
宣城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步形成从产业链上游模具、有色金属、正负极材料等原材料加工,到中游传动轴、轮毂、密封件、制动盘、缸体缸盖、车身冲压件、铸(锻)造、精加工、内饰配件等环节加工,以及制动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总成产品、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和专用车等制造,再到下游质量检测、车辆测试、充换电基础设施生产建设、售后服务、租赁服务、回收再生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余康生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