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中国中车: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孙永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为加快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和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持久战,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围绕原创技术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激励制度等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
在与终端用户对接、子企业现场调研、一线科技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中车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一是科技攻关见行见效。结合中国中车“十四五”科技重大专项等,中国中车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累计实施64个薄弱产品类重点攻关,其中53个攻关成功后实现装车验证或批量应用。
二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雅万高铁开通运行,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CR450动车组创造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的世界纪录;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投入运营,30项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并安全可控。
三是人才激励更加精准。建立健全“1+N”科技人才薪酬激励体系,指导子企业建立不同层级科技人才与职工平均工资倍数关系,有效提升科技人才薪酬水平。
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对照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最新要求,中国中车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科技创新潜能尚未充分释放。
一是科研投入仍需更加聚焦。轨道交通业务领域科研投入比重大,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入不足。
二是成果转化仍需对接市场。对科研成果产业化路径的提前谋划不够,有的科研项目不能尽快实现产业化、商业化落地。
三是人才激励制度仍需探索创新。对围绕科技产出、成果转化开展的激励政策研究不够,现有的一些人才激励政策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科研人员的价值。
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将中国中车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中车提出了如下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对策措施。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再突破。中国中车将继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全面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形成带动广泛的“辐射圈”;更好统筹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海外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资源,防止重复建设、重复投入、重复研发;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创新成果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再突破。中国中车将深入实施原创技术培育专项,努力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把握好数字化、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模块化、平台化发展趋势,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的产品研发路线,推动各技术平台产品更新、迭代、升级;推动试验验证能力升级改造、建设合作机构、整合供应链等,形成集试验、测试、认证、评估于一体的覆盖全系列和主型产品的综合试验能力;持续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或主导行业、国家、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三是科技人才培养再突破。中国中车将继续坚持引才育才和用活用好相结合,吸引更多顶尖科技人才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坚持柔性弹性和双聘双跨相结合,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坚持授权放权和宽容包容相结合,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的科研人员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