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装助力铁路货车检修提质增速
车间里来了“智能工友”
近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车辆段配件车间大库西侧,1米高的玻璃墙围挡内,货车轮对整齐摆放,两台红色小型天车正在抓取轮对。
“这就是轮轴智能存储库,总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可同时存放200条轮对。”石家庄车辆段配件车间主任王海鹏说,存储库实现了轮对自动选配吊取功能,打通了车辆轮对入库、选配,再到出库现场无人化作业的最后一关。
过去,轮对选配需要天车司机和轮对调度员配合完成。轮对调度员通过核实纸质台账上的转向架信息,从已完成检修的轮对中挑选与之相匹配的轮对,再指挥天车司机吊取。
王海鹏说,以前进大库,头顶上有天车吊运轮对,人在下面走动格外小心,时不时停下来等吊运。如今,有了轮轴智能存储库,只要转向架到达落成工位,轮轴智能存储库的“大脑”便会自动精准获取车辆检修计划、转向架型号等信息,根据轮对型号、尺寸、轴承年限、探伤质保期等13项选配要求,筛选合适轮对并确定所在库内位置,同步设计动作路线,机械臂会自动抓取选配轮对,将轮对平稳输送至转向架落成工位,操作人员只需坐在控制台前当好“指挥官”。
“点一点按钮,轮对自己跑到位,省时、省力,作业环境也更安全了。”轮轴智能存储库控制台前作业人员朱景涛说,轮对自动选配很快,以前需要两人10分钟完成的工作,如今一个人两分钟就行。
今年以来,石家庄车辆段先后研发、引入多套智能化工装设备,并投入使用。在智能化工装设备助力下,铁路货车检修更安全、精准、高效。
在石家庄车辆段检修车间,转向架班组职工孙晓宁轻触启动键,一台长着四只“脚”的机器便自动移动至转向架下心盘上方,四只“脚”精准识别位置,探出适配套筒卡住螺栓,稳定输出扭矩,伴随着“哒哒”声,4条螺栓同步被松解卸下。一分钟,一个下心盘8条紧固螺栓便全部拆卸完毕。
这台“四脚机器”就是石家庄车辆段今年暑运期间投入使用的下心盘螺栓智能分解扳机。
下心盘是连接铁路货车转向架车体与转向架的关键部件,是车辆运行中的核心受力点,易出现磨损、裂纹等缺陷。“现在日均修46辆车,每辆车有两个转向架,每个转向架有一个下心盘,一天就要拆解92组下心盘螺栓。”孙晓宁说。
下心盘螺栓智能分解扳机成为转向架班组职工的“好工友”。在智能分解扳机投入使用前,需要工人手动拆卸螺栓,两个人拆完一个下心盘至少5分钟,两人配合干一天下来,手疼臂酸是常事。有了下心盘螺栓智能分解扳机,工人只需用手指操作机器,轻轻松松就能拆下8条紧固螺栓。
在石家庄车辆段,通过使用先进智能设备还实现了车辆轮轴无死角全方位检测。该车辆段轮轴探伤车间内,探伤工李英杰专注地盯着智能显示屏上跳动的波形,一旁的固定式车轮车轴相控阵探伤机正按照程序对轮对进行自动探伤。
“铁路货车的车轮不仅扛着整车重量,还长期与钢轨直接摩擦,需要定期体检,及时找出裂纹等伤损和夹渣、夹砂等内部缺陷,确保行车安全。”李英杰说,以前的探伤机无法对车轮轮辋进行检测。现在,这台相控阵探伤机的轴端、轴身处10套组合探头透过耦合剂与车辋、车缘紧密贴合,无须移动探头,利用探头“分时发射,同步接收”的阵列式超声波,便可全面扫描轮轴和轮辋,全程用时仅2分10秒,不仅完全满足生产节拍,还可实现车辆轮轴无死角全方位检测。
这套采用先进相控阵技术的设备,如同装备了毫米级“透视眼”,具备A扫、B扫、车轴展开图、条带图显示功能。“有波峰、波谷并不时跳动的波形就是A扫显示,用不同颜色的点、线显示伤损位置和大小的是B扫显示。有1毫米的缺陷也能显示出一个点。”李英杰说,该设备还能自动生成缺陷报告,自动绘制缺陷分布图,相当于为轮对做彩超。
有了该智能设备的加持,作业人员误判、漏判风险显著降低,探伤精准度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截至目前,车轮车轴缺陷综合检出准确率达100%。(河北日报记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