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龙青岛报道
6月1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相关情况。《行动计划》按照提升整车水平、做强配套产业、开拓更大市场、打造产业生态、赋能应用场景的逻辑主线,着力实施包括“整车能力提升”“关键配套进档”等九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整车产量达到40万辆,整车出口达到18万辆左右,车企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60亿元。
青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并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链之一,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整车企业为链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目前,全市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已超过300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8家,整车产能130.2万辆。在技术路线方面,形成了涵盖传统燃油车、LNG清洁能源车和纯电动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完整技术路线体系;在产品体系方面,形成了涵盖轿车、SUV、交叉乘用车、轻中重卡、客车、特种(专用)车辆等全品类的产品体系;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形成了涵盖模具、内外饰、车桥、动力总成、轮胎、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变速箱控制系统等领域较为完善的配套生态。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形势日新月异。青岛将围绕进一步推进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升级,在“稳存量、谋增量”的基础上,通过“铸长板、补短板”,加快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后市场服务”的现代产业运行体系,进一步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新技术链,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行动计划》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以青岛国际汽车城为主要载体,以推动现有整车企业产能爬坡和转型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竞争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和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整车产量达到40万辆,整车出口达到18万辆左右,车企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60亿元;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核心配套,轮胎、车身等特色配套规模分别达到400亿和5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5%左右;全市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4万台和11万台以上,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5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