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造假行为集中曝光 日本车企光芒不再

2024-06-07 14:31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丰田和马自达汽车公司6日起开始暂停生产卷入认证欺诈的5种问题车型,其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减产。预计两家车企的3000多家供应商将受到波及,影响恐将长期化。

●造假涉及哪些车型

截至目前,被发现的认证违规共涉及5家企业的38款车型,其中32款目前已停产,6款仍在生产。本田涉及车型最多,为22款,但均已停产。

丰田涉及车型有7款,其中3款仍在生产。不过,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6日报道,丰田旗下丰田汽车东日本公司即日起至28日暂停其宫城大衡工厂和岩手工厂“卡罗拉菲尔德”“卡罗拉爱信”和“Yaris Cross”3种车型的生产。国交省说,丰田的3款在产车型在行人保护测试中提交虚假数据,4款已停产车型在碰撞试验中非法加工试验车辆。

马自达已暂停其广岛工厂和防府工厂“Roadster RF”和“马自达2”两种车型面向日本国内的生产,从5月30日起就暂停出货。

国交省表示,由于量产认证事关车辆安全性能,在确认丰田、马自达和雅马哈发动机3家公司的6款在产车型符合安全标准之前,暂停其出货。

●为何频现造假行为

丰田汽车公司会长(董事长)丰田章男本月3日在东京召开记者会向公众致歉。他承认,商品交货期短,又被迫多次返工,给最后认证测试阶段的员工造成过大压力。此外,生产周期和程序漫长复杂、没有人能掌握全部流程等可能都是造假原因。

日本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汤进认为,近年来,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日本车企在燃油车时代打造的“皮实、省油、耐操控”等优势正在消失。光环下的自大和新能源车崛起引起的焦虑是这次集体造假的诱因之一,或许会为日本汽车制造业走下坡路埋下伏笔。丑闻曝光后,多家企业的多种车型停产,影响到整个产业链。如果日本制造业今后不彻底改善,日本的“工匠精神”会光芒不再。据新华社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