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40秒,“智”造一辆新能源汽车

2024-06-02 04:15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洪叶 徐维庆

平均每40秒,一辆新能源车下线;成立不到10年,成功跻身胡润世界500强……5月31日,记者走进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探访这家“新势力造车企业”如何以“智”提“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车身部件精准送抵指定位置、机械臂快速挥舞完成焊接、漆膜厚度以微米计算,在理想汽车智能制造基地焊装车间,现场既繁忙高效又整洁有序。

“造得快,是因为焊装车间的自动化率高。”理想焊装车间工艺质量经理吴锦文介绍,全车间一共有24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共使用超过500台发那科机器人,大到电动机、天窗玻璃,小到门框密封条、各类螺栓,3000多种零部件可智能配送至相应工位,其中点焊、激光焊、自冲铆接等连接工艺自动化率达到100%,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车身骨架预拼工位上,机器人通过抓手视觉引导抓取左右侧围进行涂胶,随后与车身进行预拼搭接,一台白车身骨架的雏形出现。在机器人自动涂胶的同时,有一套视觉监控系统同步拍照,并通过后台数据模板对比分析,快速判定涂胶是否合格,实时预警涂胶缺陷,保证车身的连接强度以及精度。

“这套视觉监控系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质量监控平台——连山数据系统开发的。智能制造,不仅要造得快,更要造得好。”吴锦文说,连山系统每天上传分析上亿条制造数据,利用算法对每一辆车的生产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工艺过程参数报警和质量预警,追溯整车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数据。

40秒“智”造一辆新能源车的背后,离不开常州强大的产业链整体支撑。放眼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覆盖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电气仪表系、灯具、汽车车身、汽车饰件等十几个领域,3400多家相关制造企业汇聚于此。以常州整车基地为中心、4小时车程为半径的长三角区域,可实现邻里间的链上配套。

“在常州,我们拥有更成熟、更完备的供应链系统,很多核心配套企业相继汇入;同时,我们自研、自制的关键及核心零部件项目也会选择落户常州。”理想汽车智能制造基地总负责人李斌表示,充分“近地化”使得基地运转效率更高、成本控制更优。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