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有了“移动桩” “回家”能充电

2024-05-08 09:35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有了“移动桩” “回家”能充电

移动共享充电桩首次在我市核心区落地

本报记者 苏晓梅 岳付玉

5月1日,一台崭新的白色龙门架矗立在天津职业大学教师公寓的车位旁,时尚洋气的外观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移动共享充电桩全面推广应用后,首次在天津市核心区落地。

在移动共享充电桩投运后,“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天津电力心连心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进行了仔细检查。“老小区普遍没有固定车位,建设之初也没预留汽车充电桩这类大功率、大规模用电设备,油车占位、满电占位、‘飞线充电’等现象频发。”张黎明说,他率领创新团队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已有坦克链、龙门架等成熟技术,因地制宜创新研发出更灵活、更高效的移动共享充电桩,见缝插针解决了老旧小区居民充电难问题。

建成于2013年的天津职业大学教师公寓,共有563户家庭,目前拥有新能源汽车近90辆,但仅有的11台公共充电桩无法满足居民充电需求。在学校管理方和居民通力配合下,移动充电桩建设工程快速展开。

如今,移动共享充电桩已经陆续在正义里、红霞里等20个小区推广应用,充电桩充电利用率提高4倍,成为帮助新能源车主实现“回家充电”的“暖心工程”。

“我们加快推动‘伞型’共享充电桩研发,争取今年在天津实现有效覆盖,让更多群众受益。”张黎明表示。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