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树是一道桥

2024-05-08 07:39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树桥

李焕龙

从白河县城到宋家镇去,是由白石河逆水而行。这条于县城汇入汉江,并因河口建城而得了县名的河流,虽只八十八公里长,但两岸山大谷深而水质清澈,宛如白链。汽车出了茅坪集镇,就是沿河而行的双向车道,一路所见的河坎、田坎、梯地,均为山石所砌,高大坚固,整齐美观。我们正赞叹着为创造“石坎坎,金碗碗”而诞生的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白河精神”,副驾位置突然发出一声惊呼:“树,桥,树上生桥!”

我们即刻靠边停车,来到河边,争先恐后地探望着、拍摄着,为这奇观感慨着。

此树于离水面五米高的河坎上平平伸过身子,枝条接近东岸。其身上所搭的木板桥,由两组直径过尺的木头相接牵引着,自西向东,连通两岸,撑起了一道可供二人相向而行的“树桥”。

我由桥东信步走到桥西,再下到河床去拍了些图片,终是不解“树桥”之谜,便上了东堤,到焦赞街去找人询问。走过几座关门上锁的房子,碰到的第一个人,是由外村嫁来的张丽,她对此不太熟悉,却很热情,匆匆找来几位老人,为我们讲解了“树桥”的来龙去脉。

白石河是自西向东而行的,但在纳了焦赞河、孟良河后,于焦赞村拐了个大湾,就在焦赞街口拐出一块南北方向的小盆地,有了这土肥水沃、人口密集的米粮川。不说这焦赞街住了多少人,光是对岸山坡上的可视范围就有十余户人家。这里河床宽达五十米左右,那水直直而来,携着漫川,傍着青山,绘出一湾云缠山腰、水绕山转、花开遍地、鸟鸣林间的美景。

这里的人,极富穿越意识。河湾拐角的山包对岸,有一道绵长的山梁,山梁两侧的山腰上各有一洞,洞口绿林掩映,洞内深不可测。两位的猎人因好奇而相约入洞探险,他们在一宽大的直洞相会,也不知走了多少天,才于四川出洞。游玩两天之后,找不见来时的洞口,没法返回,也无干粮和盘缠了,二人相携而行,就到巫溪的大宁盐厂打工,次年贩盐回家,便在各家河口盖房营业,做起山货生意。特殊的生死之交,让二人结义为兄弟,其情义相传数代,都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鱼水关系。于是,人们称其为“焦赞、孟良再世”,为彰扬其仁义道德,便以其所居位置命名了自然环境,东西两边的山洞为焦赞洞、孟良洞,东西两条河流为焦赞河、孟良河,当然还有焦赞街、孟良街。

当焦赞、孟良两条小河汇入白石河,这种仁义之风也吹遍了一河两岸。平日,山民和睦相处,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故事与场景。一旦河水泛洪,两岸群众你奔过来、我冲过去,那种舍生取义、互救互助的壮美情景感天动地,令凶恶的洪流也退而逃之。

这棵长于西岸的麻柳树,见证了两岸民众血浓于水、世代不变的仁义之风。

此树壮实,粗达两人合围,树龄九十多岁,树高曾有五十多米,枝繁叶茂,自成一景。麻柳作为绿化树、护坡树,深受村民喜爱,一河两岸除了这棵老麻柳树,村民还栽下数百棵麻柳,以护河堤、田坎、土地、村庄。

四十多年前,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冲坏堤坎,毁了树木,袭了田地,河滩一片狼藉。这棵老柳,根部的土石被洪水冲刷得所剩无几,没有泥土的支撑树干缓缓倾斜,晃悠了一天一夜,头部渐渐地搭到了东岸堤坎。次日清晨,河东有人发现了,立即喊上四五个小伙子,从树身爬过,去西岸救人、查灾。紧接着,两岸的人们争相过河到对岸去救灾、救苗,又陆续过河修路、种地,进而过河上学、出山,一连数月都从树身爬过,把这树干当作桥身,你来我往地通行于两岸。于是,这道天然“树桥”,既凝聚了生产救灾力量传递了两岸情感,又沟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

这样过了一夏,甚是方便,却很危险。于是,便有好心人在树身上加木头,木板,架扶手,拉绳索,做了加固工作来保证河两岸人民的过河安全。如此这般,看似便利,却把一棵大树改造出一身怪相,不伦不类。

后来,政府整修河堤,村民建言献策、捐物出力,齐心协力,终成“树桥”工程。

他们为安全起见,在西岸的树身周围用石头掺砂浆,砌了五米宽、二十米长、三米高的护基,把树身和护坎紧紧地围住,且修成半圆形,对岸同样砌了半圆形护挡,以避洪水冲袭。同时,截了伸向东岸的树头,以防攀缘,杜绝事故;伐了向下、左右伸出的分枝,以减少重量,防止断裂。

西岸则贴着树身架枕木,东岸凌空搭枕木,当两岸枕木在树身会合后,他们又用垫子从树身支起,不致压伤树身。当枕木上的木板横铺整齐之后,他们又依着树上长出的树枝建了护栏、扶手,方便人们稳稳当当的行走过桥。

我在“树桥”两侧看到:凡是接触树身的枕木、板材,均有一两寸厚的软垫;凡是绑扎在树枝上的扶手、栏杆,接触部位均有软垫,这样既不伤树,亦防止绑扎长入树中。

我在“树桥”之下看到:那厚过寸余的木板是结实的,那河流正中高出堤面一米多的桥身是安全的,正从桥上荷锄走过的农人是安逸的,放学归来大步过桥的学生是欢快的。

当一棵树变成了一道桥,一道桥联通了两岸人,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享受了自然给人的无私馈赠,也听到了飘散着山花馨香的河风吟唱。哦,这是两岸山民合奏的乐居之歌,这是山民们世代相传的仁义之歌!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