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全国首个!嘉兴实现高速服务区固定充电加移动充电机器人全覆盖
充电10分钟就能再跑150公里 里程焦虑?不存在的!
N晚报记者 吴晓宇 通讯员 张 屹 朱侠光 摄影记者 赵颖硕
昨天,嘉兴辖区高速公路10对服务区实现移动充电机器人全覆盖,标志着嘉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高速服务区固定充电加移动充电机器人全覆盖的地市。
记者从嘉兴市交通运输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嘉兴10对服务区中,每对至少配备2台移动充电机器人,其中嘉兴服务区8台,其他服务区各2台,共计26台。
“另外,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设置固定充电桩237个,占小车车位的8%,预计年底固定桩覆盖率可达15%。”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公路养护科副科长盛雄表示。
“车找桩”变“桩找车”
五一假期前一天,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明显上升,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身影越来越多。进入常台高速公路上的新塍服务区,经常可以看到4个固定充电桩处于“满员上岗”的状态,但仍有新能源车辆排队等候充电。
此时,一台白色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在车阵中滑行,来到一辆新能源汽车前,车主下车,为自己的车辆充电。“刚在手机上‘召唤’了一台移动充电机器人,我就在车里等它过来,还真自己找过来了,方便!”车主竖起了大拇指。
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800万辆。浙江高速公路日均出口车流量252万辆次,排名全国第三,日均入区(服务区)车流量52万辆次,其中,入区的新能源汽车占比约10%,服务区充电服务需求巨大。
去年5月,嘉兴率先在位于G60沪昆高速王店段的嘉兴服务区引入6台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充电服务。这些移动充电机器人不受车位限制,把“车找桩”变成“桩找车”,能最大限度缓解新能源车主的续航补能焦虑。
“移动充电机器人充电速度不慢,用了30分钟电就充满了。”路过嘉兴服务区的陈先生准备去福建,他说开新能源汽车容易有里程焦虑,“车子电量满格,我开上路也安心多了。”
构建“固定为主、移动为辅”模式
目前,固定充电桩仍是高速公路服务区最主要、最稳定的充电模式。
嘉兴计划在现有237个固定充电桩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今年再新增充电桩121个,到2025年总数将达600余个。与此同时,移动充电桩以其机动灵活的特点成为固定充电桩的有效补充和扩展。
“移动充电桩突破了占位瓶颈,消解了补能焦虑,同时突破了空间局限,实现了跨区域统筹调配。”盛雄告诉记者,移动充电桩突破电池技术瓶颈,实现了充电高效化、快捷化。以黑马科技的G60小黑为例,给新能源车辆充电10分钟即可获得150公里的续航能力,充电效率相较固定充电桩提升了一倍。“我们将继续和国家电网深化合作,研发光储充一体化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如果成功投入运营,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充电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接下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对标服务区“四化”建设(用地集约化、发展低碳化、管理智慧化、服务品质化),基于当前移动充电桩的成功试水,继续向全域推广,形成有亮点、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打造服务区低碳发展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