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新通道,何以为“新”
——从“一船货”看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本报记者 周红梅 罗 婧
提振经济 他们这样干③
本报记者 周红梅 罗 婧
4月的北部湾畔,碧海青天,舟车辐辏。
“呜——”汽笛声中,从重庆搭乘铁海联运班列而来的19辆电动汽车,在钦州港登上出海货轮,启程前往万里之遥的欧洲。
“这批货从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出,两天就能抵达钦州港,相比江海联运压缩15至20天,还能有效解决汛期船期、运输时间不稳定等问题。”中外运广西有限公司钦州港分公司外贸集装箱部总经理助理黄安昌指着远航的货轮,不自觉地提高了嗓门,“这是钦州港口岸本月出口的第八批电动汽车。”
今年一季度,钦州港口岸电动汽车出口量超过6300辆,货值达3.3亿元。
从“老三样”焕发新生机,到“新三样”展现新优势,作为一名资深外贸人,这些年,黄安昌不仅见证了广西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更见证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涌起开放发展的新活力。
从2017年开行之初仅有一条线路,到如今的东、中、西三条主通道同步发力,形成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3种物流形态,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覆盖121个国家和地区的503个港口。
物流格局的变革,开辟了广西对外开放发展新空间,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强劲动能。
一季度,广西对越南进出口规模超过700亿元,创历史新高;5000多吨东南亚水果经钦州港进入中国市场,进口量同比增长215%;“西部造”新能源汽车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加速走向欧洲、东南亚等市场……
作为国际陆海联运枢纽,钦州港口岸为提高货物流转效率,加大“套泊热接”“直装直提”等作业模式创新力度,保障货物快进快出。
来自重庆、四川等地的出口货物在钦州港“下车就可上船”,来自东盟的进口货物在这里“下船就可上车”,铁海联运实现顺畅衔接。
这背后的关键,正是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4月26日,在钦州港自动化码头,记者看到,一批装有汽车配件的集装箱被缓缓吊入船舱,装船完毕,班轮即驶往印尼。这批集装箱从进入卡口到装船,仅用80分钟,较之前压缩了近12个小时的中间物流环节。
赛力斯集团是一家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制造企业,其在印尼开设的整车工厂,一度因零部件物流周期过长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现在有了新通道,老问题迎刃而解。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公司零部件出口至印尼十分便捷,物流成本下降近一半。”赛力斯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张兴燕说。
张兴燕口中的“便捷”,得益于海关部门创新实施的出口集装箱货物“抵港直装”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出口商只需提前申报相关信息,经系统审核无误后,便可以将货物从工厂拉到钦州港直接装船。
“货物在工厂、码头、船边之间物流全程直通,真正实现零等待、零延时。”钦州港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常朋告诉记者。
一组数据,更能体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2020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的第四个年头,彼时,班列运输集装箱货物才刚刚突破20万标箱。今年,仅用89天,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货物就已突破20万标箱,同比增长7.2%。
新通道运输效率不断提高。今年以来,短短3个月,钦州港东站已连续8次打破装卸作业纪录,常态化日均作业次数在900次以上,最高达1150次,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全流程时限压缩近2个小时。
西部陆海新通道,正让更多新产业在广西生发,更多新机遇在广西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