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让聊城制造在“一带一路”绽放光芒
——中通客车“吉尔吉斯斯坦千辆公交产品研发团队”剪影
■ 本报记者 赵琦
2023年5月20日,吉尔吉斯斯坦采购的1000辆中通客车首批车辆在聊城下线,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亲自来聊“提车”,接下来几天,一条“总统来提车”的新闻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这批订单,刷新了中国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单批次客车出口的纪录,也成为2023年度中国客车出口最大批量订单。承担这批订单研发任务的,就是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以女职工为主的“吉尔吉斯斯坦千辆公交产品研发团队”。3月8日,记者采访了这支研发团队的女性成员,深入了解这群当代女性的职业风采。
“吉尔吉斯斯坦千辆公交产品研发团队”是一支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队伍,团队成员23人,女职工占比61%,是团队的中坚力量。该研发团队成立以来,女职工以女性特有的热情、细致及坚韧,践行着工程师的责任,不断创新突破、锐意进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短短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批量订单的完美交付。
项目前期,研发团队成员远赴中亚,从当地气候、运行路况、地理环境及驾驶习惯等方面不断与客户展开深入交流。当地官方语言为俄语,调研期间,成员们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障碍。在专项调研公交场站、服务站、车辆运营工况时,他们需要借助手机翻译软件,反复沟通确认才能理解对方需求。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当地公交运营工况,以便适应性展开车辆匹配设计,研发团队从周一到周日,持续跟随当地公交车采集路谱,车辆每天运营15个小时。早上6点前,团队成员必须赶到公交车始发站,采集至晚上9点结束。团队成员大部分时间都站立在车内,随身带着简餐,早饭和午饭合成一顿在车上吃。由于终点站位置较偏僻,再加上时间晚、不易打车,他们只能步行近1个小时回到宾馆。简单吃过晚餐后,又马不停蹄地分析当天采集数据、与国内团队成员召开视频会议,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与同事进行沟通交流……经常到次日凌晨才结束一天的工作。经过10余天不间断的奋斗,研发团队掌握了充足的当地公交车运营数据,为千辆公交车提供了准确的设计依据。
“项目周期紧,为了整体进度不受影响,回国后的团队成员没有休整,立刻投入到工作中。项目组全体成员连续奋战,尤其是组内女职工克服照看孩子、兼顾家庭等困难,以企为家,全心全意扑在项目上,对总布置、成本控制和整车性能等方面设定了明确目标。”中通客车客车研究院产品工程师许夏回忆。经过37天夜以继日的努力,项目组成员对整车图纸反复推敲、优化调整,最终顺利完成图纸下发,超预期完成了研发任务。
样车投产过程中,整个团队仿佛“焊”在了生产线上。下料制件、焊接、上色、车辆装配……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团队成员穿梭的身影。整个样车生产过程中,全员不敢有一丝懈怠,保证了从样车投产到批量上线“零异常”,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最终,中通客车凭借大气时尚的外观、出众的车辆性能、高性价比以及舒适性,得到了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公交公司的充分认可,这才促成了“总统亲自来聊提车”。
研发之路多崎岖,求索真知不畏艰。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尔吉斯斯坦千辆公交产品研发团队”凭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永不气馁的学术态度、大胆创新的科研精神,让聊城制造在“一带一路”绽放耀眼光芒。团队成员将继续扎根科研,为聊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