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自驾新能源车2100公里
全程“稳妥策略”充电13次
□ 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今年春节期间,长江日报记者驾驶纯电新能源车从武汉市前往广东省东莞市探亲,来回全程2100公里。记者全程采用“稳妥策略”,车辆电量还剩30%就前往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充电,共计充电13次。
记者发现,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除设置了固定充电站,还安排了充电卡车扩展充电车位;有充电站为提高充电效率,设置了90%的车辆充电电量限制;在部分充电站,有交警维护秩序,发现占用充电车位的燃油车会立即予以劝离;个别充电站的车位较少,还存在损坏情况。
记者驾驶纯电新能源车已近两年时间,车辆型号为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官方续航里程为660公里。在高速公路上,纯电新能源车电耗是否增加?续航是否打折?体验中,记者作了统计。
以从东莞自驾回武汉的1023公里为例,记者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高速公路上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记者全程“顶”着限速驾驶,未遇堵车缓行情况。车机系统显示,此次行程耗电169度,百公里电耗为16.5度。
记者的新能源车总里程35622公里,除了此次2100公里高速公路自驾和2023年武汉至岳阳高速公路自驾,其他均系城市路况,系统显示百公里电耗为14.5度。
记者梳理发现,如果不计气温的影响,此次驾驶车辆的高速公路电耗比日常城市路况电耗高约13.8%。
平时在城市里驾驶,记者一般在车辆电量还剩30%至40%时就前往充电站充电至80%至90%。
这次在高速公路上长途自驾,为了保险起见,记者决定采取更加稳妥的充电策略——来回2100公里自驾过程中,共为车辆充电13次,充电346度。
13次充电中,记者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11次,在城市充电站充电2次。
2月15日,记者从广东回武汉。在上莲高速公路上,记者连续在六市服务区、上栗服务区遇到车辆排队充电情况。在六市服务区,充电站6个充电桩全满,还有11辆车正在排队。记者直接前往上栗服务区时,发现充电站4个充电桩依旧全满,有3辆车正在排队。
此时已是晚9时,记者的车辆电量还剩30%左右。记者打开新能源车充电App,发现接下来多个服务区充电站都是满的。为了保险起见,记者决定开车下高速公路到附近的浏阳市寻找充电站。晚9时30分,记者在浏阳市内一处充电站充上电时,车辆电量还剩21%。
记者在自驾过程中发现,同一品牌的充电站,去的时候可给车辆充满电,回的时候却被限制充电电量。
2月15日,记者返程时在武深高速公路城口服务区“广东天路”充电站给车充电时,充电系统提示:“此站当前设置效率优先,充电电量达到90%将自动停止充电。”记者尝试将车辆充电限值设置到91%,但车辆电量达到88%时,充电站就自动停止了充电。
记者记得,2月8日,自己在乐广高速公路乐昌服务区给车充电时,使用的是同一品牌充电站,当时没有任何充电限制。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车辆充电效率。”“广东天路”充电站客服解释,充电过程中,越接近充满,充电功率越低,充电时间越长。电量从90%充到100%的时间远多于从80%充到90%。“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八期间,我们在热门服务区的充电站进行了这样的充电限制。”
记者自驾中发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设施配置和维保情况存在较大不同。
在湖北省境内,记者开车路过两家服务区。2月16日0时14分,记者欲在武深高速公路通城服务区充电,但4个充电桩都未通电,记者只得前往下一个服务区充电。
在湖南省境内,京港澳高速公路昭山服务区充电站有10个充电桩,泉南高速公路云阳山服务区则只有4个充电桩。耒阳服务区、苏仙服务区、宜章服务区除了有国家电网的4桩位充电站,还增设了应急充电桩。
在耒阳服务区,充电站旁设置了一座移动应急充电舱,充电舱配备4把快充枪。在苏仙服务区、宜章服务区,充电站旁都停放着一辆应急充电车,车上配备4个快充桩。记者体验了一次使用应急充电车给车充电,充电速度和价格与充电站无异。
广东省境内服务区充电站设置的充电桩普遍较多。乐广高速公路乐昌服务区、广连高速公路龙山服务区、京港澳高速公路横石水服务区充电站均有8个充电桩,武深高速公路城口服务区充电站则有10个充电桩。
2月11日,记者在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沙溪服务区内发现有交警劝离占用充电车位的燃油车。当时,充电站内还剩一个空位。一辆燃油车驶入这个空位后,司机下车跑向公共厕所。一名交警将司机拦住,示意其尽快挪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