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锻造可持续发展“强引擎”
向新转型,徐州公交“大变脸”
□ 本报记者 张耀文 通讯员 景博秋
1月13日傍晚,徐州淮西客运站,排列整齐的纯电公交车正有序整备、发运,迎接下班通勤高峰。一辆1路公交车内,司机刘妮莎正仔细打扫车厢,进行发车前准备。公交车厢布置细节处彰显用心——配备小桌板、饮水机、USB充电口和小药箱等设施,软质座椅上放着坐垫,把手处装饰花朵,十分别致。
“我们按规定一趟一清扫,努力让乘客感到整洁舒适。”刘妮莎说,她驾驶1路公交车已经11年了。最近几年,1路车变化非常大,车型从汽油、柴油、电气混动到去年年初统一更换成纯电车型,驾驶和乘坐体验明显改善。冬季老型号的公交车依靠发动机温度进行水暖制热,现在用上专业的柴油加热器,升温快、制热效果更好。
1路公交车的变化,是徐州公交积极转型发展的缩影。去年以来,徐州对236台公交车进行适老化、便民化改造,着力营造更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我们正加快完善公交服务设施,推出更多特色服务新举措,持续开展‘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增强公交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徐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地铁、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快速发展,公交行业面临与地铁线路重合率过高客流被分散、公交车道设置不够合理、通勤高峰期被非机动车占道行驶、共享单车站点设置过于密集、近程通勤选择更多等诸多问题。徐州公交积极谋划转型,去年年初,《徐州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首次编制完成。该规划着力完善线网布局,提高通勤效率,自实施以来,徐州公交加快构建“快干支微”立体式公交线网,设置快速线路,调整与地铁线路重合度高的干线站点,推出地铁接驳专线、社区微循环等支微线路。
以快线线路变化为例,徐州公交规划总体形成“两横两纵两环三射”的快线网络结构,更好地承担跨区直达线路功能。K25路是徐州公交线网调整后提速明显的快线车次之一,从徐州站出发,终点站是贾汪客运站,老线路途经206国道,新线路则走城东快速大道和徐贾快速路,单趟运营时间提速约35分钟,受到乘客好评。
截至目前,徐州公交新线网已规划新开辟、优化线路57条,完成线网总体规划的53.77%;新增公交覆盖道路74公里,新增覆盖小区和企事业单位150个,新增公交服务群体约45万人,客流同比增幅57.62%。
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徐州公交坚定市场化转型步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围绕“一主四辅”发力,做优营运主业,做强定制公交、民生物流、场站综合开发、新兴业态辅业。
在全面保障常规线路运营的基础上,徐州公交主动拓展经营思路,在“校、医、旅、政、企、民”六大领域,推出政企包车、校园定制、交旅融合等特色定制产品,1314环湖专线、520鼓楼文旅专线、方特专线等线路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点;入围政府招标采购序列,多次为重要赛事和大型演唱会等重大活动提供用车保障。
同时,徐州公交充分利用公交线网广、场站密、人员足、车辆多的优势,将线下门店和线上商城相结合,自主搭建集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供应、公交电商、城市生活物资配送功能的“公交民生物流平台”;与京东物流合作“智慧零售”物流一体化项目,打造“诞生万物”智慧零售品牌,建成运营6家实体门店;与快递企业联建“同城半日达”业务;利用车辆维修技术力量及场站资源优势,推行社会车辆市场化维修改革,成立徐州公交汽车维修养护中心(连锁经营),已运营6家实体门店。近一年来,各辅业板块先后实现盈利,有力助推了徐州公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