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岁末年初,多家新能源车企晒出年度“成绩单”,对于主流新能源车企而言,2023年无疑是一个丰收年。但在销售火热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却被曝出保险“碰壁”问题。日前,多位新能源车主反映,自己在办理新一年车险续保过程中遭遇拒绝或提价,引发车主群体关注。(1月10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相应的出险率也快速上升,出现了部分新能源车辆的投保情况与实际使用性质不完全相符,非营运车辆被用于营运用途,导致出险率升高,增加了投保的难度,赔本赚吆喝不是经营之道。
瓶颈面前,车主的利益也受到损害。比如,报道中的叶先生,自己所有的一辆威马纯电动车,开了才4年,却被保险公司拒保;再如,另一位新能源车主骆先生,他5年前购买的奇瑞纯电动汽车,今年被要求增加险种,费用明显上涨。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整体渗透率超40%。要让日益增加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真正落地,既要解决车主入保贵、入保难问题,更要让保险企业把生意做大做强。
当前,出现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定损与传统燃油车存在较大差别,以及行业标准尚不明晰,新能源车险的保费标准、定价机制也处于成熟过程中,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后市场仍处于“磨合期”中的正常现象。对此,无论是车主,还是保险企业,都要包容对待,满怀信心。
只要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比如车企坚定落实“愿保尽保”,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使消费者真正享受新能源车发展带来的红利;保险企业积极开拓新能源产业保险,实施新能源与智能车险变革引领项目,对重点新能源汽车品牌组建专家团队;车主也积极向市场主体询价,寻找风险偏好与自身情况较为符合的保险公司,通过对比找到满意的保险公司,一切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