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申建国:车企入局动力电池市场,“鲶鱼”来了?

2024-01-05 16:59 来源: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月5日电 题:车企入局动力电池市场,“鲶鱼”来了?

作者 申建国 华泰证券研究所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

随着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车企之间不仅拼“车技”,也开始布局自制电池。近日,广汽埃安、极氪、蔚来三家造车新势力陆续发布自研电池进展。而长安汽车此前也在广州车展上发布了自研电池品牌“金钟罩”,奇瑞汽车也透露2024年将正式推出自研电池产品。

车企为何纷纷自研电池?主要原因是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因此,特斯拉、蔚来、吉利、广汽等车企为摆脱对于电池厂的依赖以及控制成本,纷纷下场自制电池。目前,部分车企刚实现电池量产,部分车企仍处于研发阶段。但我们认为车企自制电池存在以下困难:

第一,造车与造电池能力要求迥异,车企自制电池在产品力上难以短期追赶上专业电池厂。车企长于机械与电子,而电池制造更多需要长期摸索积累对于电化学体系的深刻理解,车企缺乏对此的经验积累。宁德时代脱胎于消费电池龙头ATL,亿纬锂能与比亚迪等亦有长期消费电池制造经验,车企难以短期超越电池企业数十年的经验积累。

第二,电池行业规模效应强,生产效率要求高,自制电池降本短期难见效。动力电池为重资产行业,电池龙头规模效应更强;电池生产环节管控节点多,专业电池厂良品率与生产效率高,能有效控制成本。车企自制电池规模体量小,而且良品率与效率前期也落后于专业电池厂,自制电池成本上相比外采短期难有优势。

第三,车企资金压力大,对自制电池支持有限。动力电池研发与产能建设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国内电动车价格战激烈,车企盈利与现金流普遍承压,自制电池资金压力巨大。2023年1-3季度,宁德时代31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与527亿元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支持了149亿元的研发费用投入和269亿元的资本开支。作为对照,蔚来长期处于大幅亏损状态,现金流紧张;吉利汽车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07亿元,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广汽集团2023年1-3季度,归母净利润45亿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40亿元。

综上,我们认为车企自制电池更多是作为补充供应,增强车企与电池厂议价能力以及新技术研发平台,不会对动力电池行业造成颠覆性影响,专业电池厂仍将是主流供给。(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郑铮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