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调圈台牵出一段情缘

2023-12-28 07:48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照片中的老物件是修理自行车的专用工具——调圈台(如图)。圆形底座上方固定着U形铸铁件,两侧的旋转螺栓用来顶住自行车轮轴,使轮圈在中间自由转动,调整螺栓就可观察轮圈的状态。

这种老式的调圈台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如今已很少见到,我观察过厦门市面,还未见到它的踪迹。上个月中旬,我去上海探亲,入住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鞍山新村。一天上午,天气晴好,金色的阳光穿过梧桐树的枝叶斑驳地洒落在马路上,我惬意地在新村漫步,突然远处路边的修车摊映入我的眼帘,我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靠近它。修车师傅正在给等待的客人调整自行车轮圈,师傅那专注的神情触动了我的心弦——60多年前,我也曾这样细心地为客人调整着自行车轮圈。

路上行人穿梭,没有人注意到我站立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修车。“就这样吧?”修车师傅一边拨动轮圈快速转动,一边告知车主已修好。我忍不住点赞,修车师傅和车主同时惊讶地转头看向我,我不待他们发问,就脱口而出:“调整轮圈看三度,圆度、左右偏离度、辐条的松紧度。”修车师傅听我这么说,脸上顿时笑开了花。车主推车离开后,我与修车师傅聊了起来。一聊才知,我俩竟还是南通老乡,两人的老家相距只有十公里。他告诉我,自己生于1964年,1976年他的母亲过世,他便来到上海投靠姑妈,为了糊口学了修自行车的手艺。他12岁开始学修自行车,我14岁开始学修自行车;更巧的是,他姓季,我也姓季。诸多的相同点把我俩拉得更近了。我说我修了两年自行车,第一次调轮圈时还出了洋相,反复调也调不准,后经师傅指点,原来没有先将轮轴间隙调整到位,所以做了无用功,此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掐指一算,他在上海的修车生涯长达47年,真的太不容易了!他告诉我:“上海是个包容的城市,我为普通老百姓修车,也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我发现,他的修车摊并不大,但是整理得干干净净的,大工具箱井井有条,院门内靠墙壁整齐地码放着换下来的旧配件,我不禁又对他多了几分敬佩。

我修自行车的经历虽然短暂,却很好地磨炼了我的品性,我对这一行有着别样的感情,见到修理自行车的人和工具我都倍感亲切。我向修车师傅提出要将调圈台拍照,他欣然答应,立马将调圈台搬到宽敞处,于是留下了这张让我回忆过去的老物件照片。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