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镇江日报
我市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智能智慧发展
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充电更高效低碳
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王亮
不久前,市发改委联合市工信、市交通等部门印发《镇江市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换电模式应用,围绕港口、城市转运等场景应用,支持建设布局专用换电站,加快车电分离模式探索和推广,探索开展‘光储充’一体化试点应用”,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智能智慧发展,让充电更高效、更低碳。
镇江科技新城东园公交场站内,新能源公交车正在充电。光伏电在区域内自发自用,还能根据外部环境灵活调整运行模式,微电网内的整体能效提升,终端最直观的感受是“充电省时了”。
镇江供电公司新区供电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沈梦洁介绍,作为镇江最大公交场站光伏发电站,该站每年可以提供绿色电力93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921.23吨、节省标准煤303.0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7.72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3.86吨。
因具备削峰填谷、调频调相和“充放”自如等功能特征,储能项目又被视为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器”“调节器”,在多种应用场景下投入使用。因此,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催生“配套期待”,我市基于储能项目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搭建“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缓解充电难问题。
在扬中市新坝镇电气工业品城内,国网镇江供电公司投运了一套光储充直柔的微电网。“用屋顶光伏发的电直接给汽车充电,充电时间比原来快了一倍。”车主王先生通过“微电网”给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时,明显感受到了充电“提速”带来的便利。
镇江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光储充”一体化是由光伏发电、储能、汽车充电集成于一体、互相协调支撑的绿色充电模式,通过建立清洁能源“利用、储存、再利用”的循环生态链条,助力电动汽车从“低碳”走向“零碳”。“微电网”正是通过光储充等设备,实现分布式能源灵活、高效应用的一种能源供给方式,相较于传统电网单向接受能源的形式,更像是一个可自给自足也可双向输送的“微型电网”。据测算,经过灵活切换,微电网内的整体能效可提升6%以上。
同样值得期待的是,除了加快换电模式和“光储充”试点应用,我市将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电网互动、探索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峰充电,加强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智能智慧发展。
根据《意见》,我市将针对车网互动、有序充电等新技术,积极研究出台用电价格和市场交易政策,挖掘现有电网设备利用潜力,引导电动汽车参与车网互动,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电网互动。同时,积极探索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峰充电,鼓励各企事业单位探索单位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在非工作时间对外开放使用的错峰管理机制,挖掘单位充电基础设施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潜力;发挥电动汽车灵活负荷的优势,鼓励充电运营商通过价格杠杆,引导电动汽车车主参与负荷聚合代理,以多种车网互动模式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有序充电、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降低电动汽车车主用车成本,助力绿色减碳。
此外,《意见》提出,围绕大功率充电,我市将有序充电推进有关行业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加强跨行业协作,推动产业各方协同升级;加快无线充电、自动无人充电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主要应用领域形成统一的换电技术标准,提升换电模式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