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亲友众筹碳普惠减排量
这场婚礼拿到了碳中和证书
慎昂、李仪为自己举办了一场碳中和婚礼。
长江日报讯(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赵靖)武汉一对新人慎昂、李仪以“众筹”的方式,把友人的碳普惠减排量汇集起来,在今年国庆期间,为自己举办了一场拥有武汉首份“婚礼碳中和证书”的碳中和婚礼。
18日,新郎慎昂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研究,就是从纤维素里提取单体物质合成高分子材料,从而减少使用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同时减少碳排放量。新娘李仪就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全球变化生态学。他们现在从事的工作均与碳中和有关。
“既然咱俩有这样的学业和工作背景,能不能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把婚礼办成一场碳中和婚礼?”这个想法一下子让两人大为兴奋。
所谓碳中和婚礼,是指婚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予以正负抵消,实现碳中和状态,达成相对“零排放”的一种婚礼形式。因此,它也可以形象地称为“零碳婚礼”。
这一创意很好,但将想法真正付诸实施时,却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要做通双方家长的思想工作,克服传统习俗的影响,既要尊重基本礼仪,办成一场相对“正常”的婚礼,又要尽可能简化婚礼流程,不搞大操大办,以尽量减少碳排放。
取得家长的默许后,他们就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婚礼中产生碳排放的情形区分为三大主要场景,对婚礼全程做了大量“减法”。
比如,婚礼现场一般会使用一个大型LED投屏,他们觉得这个大屏耗电量大,于是不用,减少能耗。婚礼现场的一些装饰,他们选择了“简装”,有些大件装饰用品选择租用,使用可回收的绢花,使用纸盒包装的喜糖;在接待各地前来的宾客时,在婚礼场地附近就近安排入住,帮助宾客在仪式当天步行前往,尽可能从各个细微之处减少碳排放。
各种“精打细算”之后,亲朋好友的出行、食宿以及婚礼相关活动终归会产生相应的碳排放,没办法完全实现碳中和。
一场婚礼大概会产生多少碳排放量?此前,武汉没有类似的参考数据。据测算,这场压减了碳排放量的婚礼,共产生2.32吨碳排放量,主要涵盖交通、住宿、餐饮、场地用电、婚礼用品、废弃物处理六个方面。
在武汉的碳普惠平台“武碳江湖”小程序上,这对新人发起一场碳中和婚礼募捐活动,邀约亲朋好友把践行低碳生活所产生的碳普惠减排量捐赠出来,共获得捐赠1.335吨(实际抵扣1.32吨);另一方面,通过购买湖北省碳排放权配额(HBEA)1吨的整数,从而完成了这场武汉首例获得碳中和认证证书的碳中和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