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随着北京公交馆正式开放,第一批50名观众进入参观。“这辆有轨电车是按照1924年北京城第一辆有轨电车仿制,当时由法国公司制造。该车全长9.42米,车身主要为木质构造,车内设头等座、二等座。在车头正下方悬挂有一个铜铃铛,行驶时会发出‘铛铛’的声音,因此叫铛铛车……”北京公交馆讲解负责人雷超从百年前的车型开始,滔滔讲起北京公交百年变迁。
随着时间轴滚动,有轨电车车轮、车轨、保险柜、绕线机、电车公司员工徽章、铜哨、历年车票等较为珍贵的实物相继出现在观众眼中。有轨电车车轮可以说是北京公交馆的“镇馆之宝”,它是铸铁的,来源于上世纪20年代,锈迹斑斑的车轮显示了历史的印记。保险柜来源于同时期,是当时的电车分公司用于存放银元银锭所用,也是不可多得的藏品。
公交馆历年来的主力车型是市民最爱“打卡”的展区。大鼻子道奇,挂着1路(前门-交道口)的车牌;“京一型”铰接式无轨电车,蓝色、米色相间,木质座椅、木条地板逼真还原;“五七型”公共汽车,1958年起投入运营,是公共汽车国产化的起点;“黄河通道”,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主力车型,最被市民所熟知…… 在馆内,观众可登上各个时期北京公交部分的主力车型,查看不同历史时期的车辆细节。
历史车票展示区也是观众特别喜欢的区域。在这里张贴了北京公交各个时期的车票月票放大版的仿制品,同时展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车票原件。同时,展示了车票印刷机,通过这台机器一张张车票被印刷出来。在现场,几名60多岁的“老北京”找到了他们孩子小时候用过的小学生月票,兴奋地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