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昆明日报
热点话题
别让泡水车成流动“杀手”
□ 一 孔
来来往往的车流中,有没有泡水车?这种“带病上路”的车辆,就像流动的“杀手”,威胁着道路交通安全。
今年汛期,北方多地遭遇暴雨,许多车辆遭水浸泡,损毁程度不一,受损车何去何从?毕竟,这是一项重资产,怎么也得想方设法捞回一些损失。于是,涉及泡水车的交易如暗流涌动。这些车辆经过处理后,流向了二手车市场。
交易有多活跃?从央视财经报道中可见一斑。在河北省三河市,一名二手车经销商表示,他们这里是卖了一批又一批。因为价格低廉,很受买家欢迎。按照商家的说法,泡水车根据车型和泡水程度不同,售价一般为普通二手车价格的70%左右。花较少的钱,就能买辆表面看起来不错的车,这样的好事谁不高兴?但价廉物不一定美,毕竟经过洪水“洗礼”,隐藏的问题只会谁卖谁知道。这也就难怪被问及质量时,心知肚明的商家告诉买家,没有“包修、包退、包换”的三包售后服务。
按理说,经过修理后就应该是合格产品,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业内人士透露,泡水车大多是由保险公司推定为全损后,交予拍卖公司拍卖。车商和维修厂将车收走后,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往往不会进行完全修理。也就是说,怎么节约钱就怎么做,只要能卖得出去就行。车修没修好他们说了算,消费者也搞不明白。所以,有人用“良心活”来形容泡水车的维修,可见这个行当的水有多深。
问题车经过这种所谓的修理,堂而皇之再次销售,难道就不怕出事被倒查追究吗?还真不怕。一方面,就算在路上出事了,很难追究到经销商这里。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并未对泡水车提出强制禁售或强制报废等规定,同时也缺乏具体权威的分级标准,泡水二手车买卖就这样成了一块灰色地带。这些无形中都给商家留够了可钻的空子,善于利用监管中的漏洞,把利益最大化,这是他们的拿手戏,不用教就能将其发挥到极致。
泡水车隐患多,严重的可能自燃。近年来,关于泡水车的投诉呈上升趋势,主要投诉内容包括二手车商隐瞒泡水情况、车检报告作假等。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醒消费者购买时要慎重,不可贪图便宜而把危险买回来、带上路,害人害己。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出台细则规范泡水二手车交易,从源头上把好关,严防“病车”重新流入市场,保障二手车交易安全有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