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4月A级车:自主品牌稳占六席,丰田系掉队

2024-05-21 11:32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4月,自主品牌在A级车市场“油电”齐发力,稳占榜单前十中的六席,其中比亚迪秦PLUS和驱逐舰05继续霸榜。此外,长安UNI-V和奇瑞艾瑞泽8距离入榜仅差临门一脚,携手筑起“护城河”,成为阻挡合资品牌反扑的第一道防线。

自进入2024年以来,丰田旗下的卡罗拉和雷凌,已经连续4个月跌出A级车市场前十榜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受到自主品牌的冲击;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丰田在A级车市场至今尚未布局纯电动车型,也是其掉队的重要原因。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汽车乘用车市占率在40%红线来回拉扯已经成为历史,半壁江山已经装不下中国品牌的实力。”中汽协表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突破60%是成绩,也是其持续向上的底气。

自主品牌的强势表现,在A级车市场表现得淋漓尽致。4月,自主品牌稳占销量榜单前十中的六席,其中新能源和燃油车型各占三席,比亚迪秦PLUS和驱逐舰05持续霸榜。此外,德系和日系分别有两款车型入榜。

具体来看,比亚迪秦PLUS持续发力,4月以超过5万辆的成绩问鼎A级车市场,这在乘用车所有细分市场中也是“独一份”的。1-4月,秦PLUS累计销量12.73万辆,超过日产轩逸同样登顶A级车市场。此外,比亚迪驱逐舰05在4月销售3.28万辆,同比增幅超过5倍,稳居A级车市场亚军之位。

比亚迪秦PLUS和驱逐舰05的畅销,得益于“电比油低”的高性价比。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起售价为7.98万元的比亚迪秦PLUS DM-i车型价格十分坚挺,优惠幅度仅为1000-2000元,且目前没有现车,提车周期半个月左右。“秦PLUS一直很畅销,以前提车周期两个月都是很正常的。”比亚迪4S店工作人员表示。

恰如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此前所言,新能源汽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且在中国市场变革的速度和效率比国外要快。“伴随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的持续增强,新车的投放数量也在快速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变革进度持续深入,正在突破迭代的临界点。”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S在4月的销量为1.18万辆,位于榜单第九位。近日,广汽埃安与宁德时代、时代电服签署换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换电车型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有望为A级车场市注入新的活力。

吉利星瑞 图片来源:吉利官网截图

在燃油车市场,自主品牌同样表现突出,吉利星瑞、名爵5和长安逸动PLUS分别销售1.36万辆、1.33万辆和1.32万辆,位于榜单第六、七、八位。此外,长安UNI-V和奇瑞艾瑞泽8距离入榜仅差临门一脚,携手筑起“护城河”,成为阻挡合资品牌反扑的第一道防线。

在自主品牌的全面冲击下,日系品牌被迫收缩防线,4月仅有两款车型入榜,其中日产轩逸发挥相对稳健,以2.68万辆的成绩夺得季军之位。不过,轩逸纯电车型销量仅为三位数,成为A级车市场垫底的存在。

本田思域4月销量0.88万辆,勉强维持在榜单第十位,与其年初月销两万辆相去甚远。值得一提的是,本田中国近期推出“烨”品牌加速电动化变革,计划2024年底推出烨P7和烨S7两款SUV车型,但在A级车市场仍未有相关规划。

此外,丰田旗下雷凌和卡罗拉4月销量均为4000辆左右,位于榜单十五名开外。自进入2024年以来,雷凌和卡罗拉已经连续4个月跌出榜单前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受到自主品牌的冲击;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丰田在A级车市场至今尚未布局纯电动车型,也是其掉队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德系品牌表现不温不火。上汽大众朗逸4月销量为1.89万辆,同环比双降,位于榜单第四位,“限时三年7.5折或两年8折的保值回购”活动的红利逐渐消散;凌度销量6000辆左右。

在纯电动领域,上汽大众ID.3维持在月销5000辆以上。“我们对电动车很有信心,整个电动车,特别是ID.3的亏损面有很大程度的收窄。”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近期表示,希望细分市场前十榜单里能看到大众ID.3,这样基本就达到目的了。

一汽-大众方面,速腾4月销量1.7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九成,位于榜单第五位。此外,作为践行一汽-大众“价格-价值”战略的重磅产品,宝来的市场表现有待提升。

整体来看,经历了一季度的平稳过渡,A级车市场迎来短期下滑。数据显示,4月A级车零售销量为31万辆,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4%。中汽协方面表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出口表现好于内销,国内汽车市场亟需进一步提振。(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相关阅读:

3月A级车:比亚迪霸榜,威朗重返前十

欢迎投稿汽车行业各类文章,相关稿件请发至:car@ce.cn。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