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起伏中蕴藏天地

2024-05-17 11:33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电力报

以往提及电力,发电方与用电方,总是有着清晰的分野。而近年来,用能者成为供能者,已司空见惯。如今迅猛发展的电动汽车、储能等所带来的负荷,正是集用能与供能于一体的产销型负荷,可用电储电,也可给电网送电。目前,浙江的电动汽车、储能等最大负荷达381万千瓦,产销型负荷占比近20%。

2020年以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新建或改造上万个有序充电桩,累计在省内建设17座V2G(双向充放电)示范站。2023年11月,浙江首个V2B场景电动汽车充放电示范站在宁波江北区绿地中心投运。V2B,即“Vehicle to Building”——电动汽车到办公楼宇,将双向逆变式充放电技术应用于商业建筑楼宇。在V2B车网双向互动应用场景中,电动汽车担当电力“搬运工”,为办公楼宇接上移动“充电宝”,统一接受充放电策略的调度,参与电网削峰填谷、需求响应及辅助服务。

在用电尖峰时刻,聚焦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资源,让负荷从刚性变得柔性可调可移,也是一大趋势。2023年夏季用电高峰期,浙江启动空调负荷柔性调控和移峰填谷,最大压降空调负荷152万千瓦,最大转移高峰用电负荷216万千瓦,在闪转腾挪中平缓尖峰时刻的负荷曲线。

电价变 负荷再变

为更好地应对峰谷现象,峰谷分时电价机制也派上了用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负荷曲线走向。

如果峰谷分时电价时段设置长期不变,电价信号的引导效果就会逐年下降。及时调整峰谷电价时段划分,让电价机制更符合实际供需情况,能更好地引导用户在合适的时间用电。

今年1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推出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新政。新政统一了工商业用户峰谷时段,分季节更精准地调整了尖、高、平、谷4个时段在日内的分布。且在春节、五一、国庆3个假期创新设立深谷时段,电价下浮比例达80%。新政还设立了季节性峰谷浮动比例,拉大了夏冬季尖峰上浮比例及低谷下浮比例。也就是说,如今的浙江峰谷电价,峰更高、谷更深,用更大的峰谷价差引导企业参与削峰填谷。

不少企业根据电价信号调整了生产计划。从3月来看,大工业用户在0至8时低谷时段的用电量占全天用电量比重,同比增加约0.8个百分点;8至11时、13至17时两个高峰时段的日内用电量占比,同比减少约1.6个百分点。

以浙江某钢铁企业为例,去年3月该企业尖峰电量占比9.92%,高峰电量占比32.54%,低谷电量占比57.54%。今年3月该企业调整生产时间,高峰电量占比6.39%,低谷电量占比59.32%,平段电量占比34.42%。与去年同期对比,今年3月该企业约有占比36%的电量由尖高峰时段转移至低平时段,经计算可降低用能成本约18%。

浙江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引导大工业用户错峰生产,帮助削减峰负荷,3月大工业用户终端销售电价下降约4%,全社会负荷最大峰谷差缩小到3094万千瓦,同比降低2.86%。

曲线中蕴藏天地

在经济金融学中,有均值回归的概念,即股票价格等社会现象或气温降水等自然现象,无论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或均值)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价值中枢回归的趋势。

负荷曲线也是如此,涨落中蕴藏着大天地。

浙江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44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2%。综合宏观经济走势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今年后三季度浙江经济将延续稳定向好态势,全社会用电量将同比增长5.5%。如遭遇连续极端天气、外来电供应不及预期、企业用电过快增长等情况,用电高峰期间还需采取临时增购省间现货等保供举措,这将相应抬高用电成本。

调整峰谷电价,除了助力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推动企业节约用电成本外,也能更好地在用电低谷时促进光伏等新能源的消纳。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浙江光伏最大出力1944万千瓦,甚至一度超过当日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的60%。

高低之间,也孕育出新的机遇。

进一步拉大工商业峰谷价差,使用“光伏+储能”的企业,在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享受更低的成本,第三方运营商还可通过峰谷价差实现盈利。

与工商业峰谷电价调整类似,根据电力供需情况、新能源消纳情况及削峰填谷需要,今年1月1日起,浙江针对向电网企业直接报装的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也进行了峰谷时段和电价浮动比例的优化设置。在低谷时段多充电、高峰时段少充甚至反向送电,新能源车主参与削峰填谷,也能获益。

将不断波动的负荷曲线拉长去看,种种调整分时电价机制或运用产销型负荷的努力,也正是在拉平电力供需的曲线,使其回归至更理性的位置,在削峰降本中走向更高质量的远方。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