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70℃能充电,浙大新成果或将改变新能源车市场格局

2024-03-09 14:47 来源: 杭州网

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多久?

近年来,不少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花了大量精力提升电池在低温情况下的使用效率。

我省锂电池行业的一位从业者表示,锂电池的低温表现,一直是学界以及业界都在攻关的难题。

汽车专家韩晨洪表示,为了保证电池包的温度,目前给新能源汽车加装PTC和热泵是业内常用的方案。但采用热泵和PTC两种方式的能耗相差30%以上,PTC的耗电量大,对电动车冬季续航影响大。采用这样的外部加温方案,意味着本来容量就衰减的电池需要在制暖方面多耗电。此外,动力电池的半固态和固态电池等创新也在进行,都在致力于确保续航里程、安全性等要求下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多位从业者向记者表示,锂电池的电解液实现突破性创新,如果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将产生极大的效益。但是,从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落地到商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范修林表示,对比目前的商用电解液来说,新型电解液具有更优异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由于电解液在宽温域内的超快离子传输和稳定的电化学界面,未来的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但他也指出,“面对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上,新型溶剂成本较高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但范修林也表示,该研究成果可以率先在极地科考、空间探测、海底勘探等极端温度情况中应用。同时,他表示,电解液的突破对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也十分有效,未来可用于更多场景,“比如应用于车载设备、电力通信、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医疗电子、铁路、船舶、机器人等领域。”

对未来,范修林很有信心:“目前,我们团队已经与相关企业开展紧密合作。”

上一页 1 2 3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