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价格战,难以休止

2024-03-01 07:04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没有意外!

甲辰龙年之始的车市走势,如之前预测一样: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唯一变化,就是价格战挑起者发生了变化,2023年为特斯拉,2024年为比亚迪。不过,无论是比亚迪还是特斯拉,都是行业领军者。

为什么会挑起价格战?众所周知,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市场营销行为,发起者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抢更多市场份额。毕竟领跑者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有更多底气、能力与资源去“卷”死对手。

为什么说这场价格战没有意外?这是我国汽车市场运行的一种必然,不仅符合当下市场特点,也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规模超大。去年市场产销量超过3000万辆,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区域市场,即便是国内销量,规模也超过2500万辆。二是参与者众多。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无论是德系、美系,还是日系、韩系;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跨国巨头,都在中国这个超大市场中直接对话,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是全球产业界的共识。去年,多家跨国公司负责人都学会了一个中文——“卷”。三是产业变革速度快,中国电动化、智能化步伐全球最快,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遥遥领先,带来的是全产业链发展优势明显。

这几个特点相互叠加,必然会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充分竞争市场,在产业变革时期,随着旧的产业格局逐步坍塌,新的产业格局尚未建立,价格战在所难免。换个角度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什么发展会如此迅猛,这种看似“不太正常”的竞争,其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的残酷性让每个参与者不得不快马加鞭向前,从卷产品到卷服务,再到卷配置,涉及售前、售中与售后的方方面面,这直接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创新”,包括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甚至通过供给端创新拉动消费端需求。

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最新的分析预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6年前市占率会快速上升,2024年接近40%,2025年接近50%,2026年超过50%。也就是说,2026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有部分人士担忧,这种持续的“不正常”价格战,会给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效应:让中国汽车产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车企未来是否会一味注重低价营销,降低研发投入,放弃创新能力建设,进而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这种担忧大可不必,竞争最终目的是淘汰落后者,一家企业如果因为价格战导致盈利能力减弱,降低产品的服务质量与放弃产品创新,必然会遭到市场的抛弃。汽车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效应,只有规模上去,才能实现盈利,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背后考验的是车企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制造能力、服务能力,以及整合能力,等等。

那么,如此激烈的价格战何时才能按下“休止键”?这完全取决于市场“出清”速度。

最近,曾经“红极一时”的高合汽车,在春节之后不得不承认陷入经营困难。去年以来,越来越多企业因销量萎靡、经营不善,逐步退出市场。这就是价格战的另一面,只有越来越多没有竞争力的品牌倒下之后,新的市场格局才会逐步成型。一个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成熟市场体系建立起来后,价格战才有可能停歇。

其实,对于这种价格战,消费者是乐见其成,这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在每年年末会比上年末低4个点左右,但2023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达到6个点。

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跳出本轮价格战来看,十年前,30万元只能买到一款中大型SUV;十年后,30万元可以买到一款大型SUV。竞争的加剧,推动市场高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也让汽车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

毋庸置疑,当下的价格战,对于企业而言是难受的,既要保证不被竞争对手甩下,还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创新驱动,打造出差异化产品。但就是在这种“既要”与“还要”,中国车企才有全面蝶变的可能。

不过,一日一“卷”的价格战,并非没有弊端,新车市场的价格战,在过去一年已经严重波及到二手车市场,不少二手车经营者存在经营困难。这种因新车市场导致的“次生灾害”,对于产业生态而言是不利,需要在政策层面进行一定的关注和扶持。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