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更彻底的技术路线,那就是电池和增程器都不大,代表车企当属长安。无论是作为轴距达到2米9的中大型轿车长安启源A07,还是中型SUV深蓝S7,它们的增程版都只配备了1.5L自然吸气发动机。这款增程器甚至还是电喷的存在,最大功率不过70kW。而在电池包这边,深蓝S7最小的选项还不到19度电,当然其WLTC纯电续航也只有90km。至于性能方面,眼下深蓝与启源都还是后置单电机方案。从增程器、电池到电机,一套省下来,使得长安旗下的增程式主力产品,基本都能围绕15万元价位做文章。同级别,甚至越级的“油电同价”,配合电后驱等特点,还要啥自行车?谁便宜谁赢?最后还是看技术
根据前面的简单了解,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单以技术来判断,以上除了比亚迪是在部分细分市场针对性应用增程式,其余专注增程式赛道的车企中,AITO问界(华为)与理想算是走得最远的两家。其中华为甚至还有一定后发优势(仅以装车来论),同时随着理想下一阶段将重心转向纯电领域,在增程式路线尚处于发力期的华为,预计还会带来更多升级的可能。至于长安的增程式技术更侧重性价比,而在增程器与动力电池两方面都较为保守。这也符合大众消费者对于增程式技术特点的印象与理解。不过追求性价比也未必与积累技术相冲突,这不,老朋友奇瑞也杀入了增程式技术路线。
奇瑞的增程式方案来得晚,同样也有些技术疑点尚待揭晓。但从其增程式专利图来看,“性价比”三个字已经是刻在了脸上。套用PHEV中比较常见的划分方式,奇瑞是打算用一套P1+P4的构架,实现低成本增程式。这样说的前提,是奇瑞明确它是增程式而非插混。按照这个逻辑推算,技术落地后,车辆将更多保持在电后驱形式,P1电机发电、储能。巡航且电池高SoC状态下,P1电机还可以直接驱动前桥降低能耗。至于高性能状态,增程器通过P1电机与P4电机并联输出,还可以实现电四驱的效果。当然,这就要考验增程器,也就是发动机的效率了。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用两台功率稍小的电机,替代单一大电机,这套逻辑与奇瑞的DHT混动方案可谓同出一门。区别在于DHT方案做到四驱,后桥还要再加一台电机。而增程式方案,无疑要更省成本一些。
至于其它增程式玩家,以此冲高的比亚迪,意图在部分特殊定位的产品中,依旧能获得更为纯粹的电驱体验,从而做到更精确地控制。对于高端定位的仰望而言,无论电四驱、云辇,甚至是接下来的高阶驾驶辅助,都需要仰赖纯电驱带来的控制力。但深耕PHEV路线,且把插混产品做到油电同价的比亚迪,在增程式方面要如何寻求突破呢?答案或许还是在老本行,那便是电池技术。上个月借仰望U6新车,已经传出了第二代刀片电池的声音。是否为磷酸锰铁锂?电解液与负极是否会有调整?现在暂时还是未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更大能量密度,支持更高地充放电性能,将是刀片电池在安全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的升级方向。而在比亚迪旗下定位高端的增程式产品线中,随着单位体积携带电芯容量的增加,以及电池性能的提升。也可以做到更为灵活地调配增程器与电池的比例,做到性能释放与产品定位上的更加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