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在襄阳这片热土上追逐汽车梦

2023-10-18 07:15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在襄阳这片热土上追逐汽车梦

——2023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观察

比赛现场。 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东 通讯员 孙羽薇 摄

全媒体记者 杨洋 通讯员 孙羽薇

今年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落户襄阳的第十年。自2013年在襄阳举办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以来,共有630支国内车队及4支境外车队、超过2万名大学生在襄阳追逐心中的汽车梦。记者在本届赛事中发现,随着参赛经验的积累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许多赛车在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突破自我 引领未来

“新赛车打破了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传统布局,拓宽了空气动力学的设计边界,并保持紧凑赛道上的良好动态响应。”在本届比赛中,吉林大学车队依靠引入了全单体壳车身、主动横摆控制系统、直接换挡系统、姿态随动前翼、强制机油冷却、中心阀式制动主缸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的新一代赛车获得总冠军。该车队队员介绍,2022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通过静态项目和网络答辩的形式进行,因此很多学生没有机会来襄阳,此次大家为赛车命名“Gspeed Future”,就是希望在襄阳的赛场上实现突破自我、引领未来的美好愿望。

同济大学车队带来的新车是刚参加了2023德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竞赛的赛车,与之前的赛车相比,全新的赛车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重要的技术革新。

该车队队员表示,车辆的转向系统与制动系统可实现线控化,正式进入线控底盘时代;全新的空气动力学套件显著提升了赛车的弯道速度和侧风稳定性,整车散热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加载的无人驾驶模块,可感知距离15米、水平视场180度范围,让车队进入无人驾驶时代。

追逐梦想 勇于创新

在赛场上,有一支参赛队在车身上贴着“中国需要赛车”的标语,引发了参赛选手的共鸣。该车队队员表示:“这是我们对中国赛车文化发展的期待和憧憬!”

虽然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使用的赛车看上去有些“小巧”,但是对于一群在校大学生来说,在一年内完成赛车设计、组装、调试并参赛,无疑是一个“大工程”。

众多热爱赛车的大学生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在赛车旁度过了无数个夜晚,泪水和汗水不仅化为了赛场上取得的成绩和荣耀,也催生出许多创新成果。

“今年的赛车在制作工艺上首次使用型材、铝板和3D打印件,为提升电控系统稳定性,独立开发了各项整车数据采集、控制器,实现整车电控系统集成化、简约化。此外,我们还改善了大链轮的镂空设计,安全系数由1.9提高到2.6……”山东理工大学车队队员介绍,他们的车队成立于2014年,每年都会独立设计、研发赛车,至今已研发了9辆方程式赛车,连续9年参赛。团队自主研发了全碳纤维车身、碳纤维悬架、G值感应式随动DRS系统、纵侧倾解耦式悬架、双拨片电控舵机离合器等创新技术,并已申请多项专利。

以赛为媒 助襄发展

记者了解到,各车队的技术创新除了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外,也与企业的参与密不可分。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可用于模拟汽车的振动、碰撞等性能,帮助设计师优化车辆的结构和性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今年4月,国内一家企业将一款国产CAE仿真软件免费提供给各车队使用,用于车辆气动仿真,协助其降低车辆风阻系数。

“从历届比赛结果来看,各车队的表现与当地汽车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表示,通过进一步整合汽车类专业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实践锻炼机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逐步实现科、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

襄阳因车而兴,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决定了地区未来工业发展的前景。如今,襄阳紧抓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口机遇,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锚定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市科协党组书记苏昊表示,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搭建了很好的人才培养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和高校的青年学生来襄参赛、交流,展示专业技术与实践能力,分享研究成果,将为襄阳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