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表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已形成全球竞争优势,产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仍面临着增速放缓、利润率降低以及产品迭代加快等一系列挑战。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也提到,将优化动力电池行业管理政策,强化行业发展统筹布局,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提高动力电池热扩散安全技术要求。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已迈入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新阶段,青岛如何突围?
“青岛应立足新技术体系,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方向精选企业招商,并密切关注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提到青岛动力电池未来发展,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院长王玉海如是说。另外,他认为,青岛应在招商政策上提前谋划,从厂房、资金、市场、电力等方向分析优劣势,定好对策。
“发展壮大动力电池产业,既要走出去招引优势企业,也要鼓励现有核心企业实现技术升级改造。”在与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沟通时,汪卫东说这是大家的共识。同时也提到,政府还要加大扶持力度,例如,针对骨干企业,可以尝试在20%技改补贴基础上出台更有力政策扶持;鼓励本地整车制造企业联合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及关键零部件企业,打造青岛特色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助力动力电池技术升级。
在主流动力电池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氢燃料电池车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近日,青岛市11部门联手发布《青岛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 ,明确提出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打开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