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欧委会发布《盟情咨文》,并明确要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制裁之后不久,法国就率先采取了行动,而这无疑会给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扩展带来麻烦。
9月20日,法国能源部表示将在汽车制造环节增加“碳排放”标准以调整当前不太平衡的电动车补贴规则,具体来说,他们将采取新的“打分细则”,不仅要对电动车投入使用后的能耗水平进行评估,还要针对每辆汽车的制造过程进行考察,也就是增加所谓的环境分数,而经过调整后的标准总分为100分,只有分数达到60分才能获得法国政府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补贴。
有趣的是,尽管法国政府并没有明确表示这一政策是针对哪一国家,但从官员的表态以及政策变化的方向来看,这些措施其实都是专门为中国新能源车企所准备。对此,法国能源转型部长安涅斯·帕尼耶·吕纳谢直言不讳地表示:“使用燃煤发电的中国汽车,将不会从绿色红利中受益。”甚至就连一向“亲华”的马克龙也说:“这一改革的目标是确保法国政府的资金不会流向中国汽车制造商。”
至于为何法国会成为“打压中国车企”的急先锋,这或许要与法国电动车补贴较高有关。据了解,在法国如果购买一辆价格在4.7万欧元以下的电动车,购买者就可以获得5,000至7,000欧元的浮动补贴,由于中国电动车在制造成本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因此在当地卖得比较便宜,所以也成为了补贴政策最大的受益者。
表面看,这些补贴是给了消费者,但实则是促进了对应汽车品牌的销量及名声,这自然也让法国政府很不爽,毕竟,从政策初衷来说,法国政府当然是希望这笔钱能够扶持到本国的电动车企业,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当下的新能源补贴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竞争力更强的中国车企。
当然法国能源部所说的“40%都流向中国车企”明显是有夸大的成分,就以今年前7个月的销量为例,中国电动车在整个欧洲的销量占比仅为8%,而在法国甚至还要远低于这一数量,以市场占比的角度来看,即便中国车企确实更有条件获得当地补贴,但也不至于到一半的程度。
不过对于中国汽车制造业崛起的焦虑感,倒是真的影响到了欧洲各国的神经。当前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供应体系,其电动车制造成本要比欧洲低20%左右,以特斯拉为例,他们在扎根中国后,就大力发展巩固在上海的生产线,如今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已遍布全球,这种制造业的转移,无疑会让曾经遥遥领先的欧洲汽车工业陷入衰落,这才有了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法国着急改补贴规则来打压中国汽车的闹剧。
当然相较于法国人的激进,德国则表现出了相应的谨慎,对于“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这件事,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曾表态:“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一直致力于自由、公平和基于规则的贸易,无论是向第三国出口还是进口,任何损失都必须能够明确量化,并考虑到社会利益。我们也必须考虑到来自中国的强烈回应。”
而作为商人的奔驰CEO康林松则表达得更为直接,他说:“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战”的结果只会是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