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固态电池:竞速第二棒

2023-09-26 10:33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冯旭宁是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新能源动力系统研究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储能电池系统“热安全特性、建模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为车用储能电池安全应用提供了可定量测试、可定量模拟、可准确防控的技术解决方案 。

据透露,日本政府以举国之力押宝全固态电池会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导方向,他们每年都要在固态电池领域投入约十万亿日元资本。

在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日本颠覆性的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成功,那便意味着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可能遭遇空前的挑战。毕竟,新技术的产业化,势必会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带来巨大的升级替代成本。

战略决胜:第二棒太关键

为了实现在下一代动力电池领域弯道超车梦想,不但日本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日本的科研人员也在长年累月地攻关克难。

据了解,东京工业大学的菅野教授团队经过50年的厚积薄发,最近在国际顶尖期刊 《科学》上发表一项创新成果——他们采用 “混合聚阴离子-高熵”材料,通过构建复杂的硫系固态电解质结构,降低了锂离子迁移势垒,实现了超离子传导通路。

据透露,菅野教授团队研制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好的电导率性能,同时具备较低的合成和使用温度等优点,其离子传输速度甚至可以跟液态电解质相媲美。尽管该技术目前仍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离工业应用仍有一定距离,但其应用前景备受期待。“我国目前不太可能像日本那样,举全国之力研发下一代电池技术。”冯旭宁分析认为,但是我国应该确保实验室科研始终处于领先水平,不能降速。

既然如此,那么未来我国乃至全球在全固态电池上的科技竞争重点是什么呢?

冯旭宁提出,研发固态电池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解决全固态电解质正负极界面兼容的问题,其次是如何提升锂金属材料的寿命周期问题,再者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能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