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奔驰开启“裁员风暴”,这算不算“恶意补偿”?

2025-10-24 19:55:19 来源: 东方汽车

梅赛德斯-奔驰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正在推进。此次裁员计划涉及约3万名员工,覆盖全球范围。中国区作为重灾区,裁员比例达15%,主要波及销售、汽车金融及行政岗位。

从补偿标准来看,奔驰可谓 “大气”。其采用梯度补偿设计,与职级、工龄挂钩,还特别设置“加速奖金”,激励员工尽早离职。

普通员工最高可获N+11赔偿(如工龄30年的员工约80万元),中层管理者最高达40万-50万欧元(约330万-413万元人民币)。

此举一定程度上维护企业雇主声誉,也减少了裁员的不利影响,目前已有4000人接受自愿离职方案。

根据奔驰的裁员计划,将通过裁员、外包及不填补职位空缺,到2027年每年节省50亿欧元成本,被业界称为“花钱买效率”。

全球销量锐减与利润承压

裁员也是奔驰的无奈之举:其动因来源于业绩下滑与转型受阻。2024年全球销量198.34万辆,同比下滑3%;中国市场交付68.36万辆,同比下跌7%。

财报显示,2024年营收1455亿欧元,同比下滑4.5%;净利润暴跌28.4%,毛利率跌破20%。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进一步恶化,官方数据显示,奔驰集团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同比、环比分别下滑12%、4%;其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160.16万辆,同比减少9%;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跌27%。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本土品牌不仅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更是凭借智能化与性价比抢占高端市场,BBA在华市场份额从70%萎缩至58%。

奔驰曾经采取用价换量的方式促销,C级优惠一度高达10万元,但稀释了品牌溢价,反而“量价齐跌”。

面对转型困境,战略调整

奔驰的困境印证了“颠覆性创新理论”:巨头受制于现有利润结构,难以全力投入新技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车企以“三个月迭代”的节奏推进智驾系统,而奔驰仍沿用燃油车时代“三年小改”节奏,代际差距显著。传统车企深陷困境之中,奔驰并非孤例,众多跨国车企,包括供应链巨头均启动裁员。

奔驰除了削减工作岗位,也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转向“油电并行”,将在2027年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7款为电动车型。并在中国整合中国区销售体系与研发团队,加速推出本土化智能车型,并通过入股千里科技、与Momenta合作智驾系统等一系列动作加强与中国供应链合作,降低成本。

写在最后:

奔驰的裁员本质是“断臂求生”,通过短期成本削减换取转型时间。然而,其能否在精简组织后实现技术突破,重塑电动化与智能化竞争力,仍取决于未来2-3年的战略执行效果。同时,裁员节省的成本能否覆盖电动化研发投入,也依然存疑。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