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即将量产机器人和飞行器,小鹏证明自己是科技企业,不仅仅是车企

2025-11-06 23:58:49 来源: 东方汽车

100年前,汽车是钢铁、橡胶与石油的完美联姻,是工业文明的钢铁图腾;而如今,新车企的名字频频出现在科技版面而非汽车杂志,当马斯克更多地被比作乔布斯而非亨利·福特,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从造车起家的新势力,如此执着于为自己披上科技企业的外衣?

在资本市场的天平上,“汽车制造商”与“科技企业”的砝码有着天壤之别。传统车企的估值多围绕着销量、产能、利润率这些实体经济指标运转,而科技企业则享受着对未来的无限想象所带来的估值溢价。一家年产百万辆的传统车企,其市值可能不及一家年交付仅十万辆的“科技型”造车新势力。

但是,如此多的造车新势力,又有几家正儿八经研发出了除了新能源车之外的科技产品了呢?可能有些会辩解:我们自研出了芯片、智驾辅助系统、手机等等。我在这里要重点说明一下,我指的是除新能源车之外的科技产品,而这些诸如芯片、智驾辅助系统、手机之类的产品充其量只是新能源车的配件。有没有都无所谓,平替版多的是。

走猫步的机器人,2026年年底量产

目前看来,只有小鹏,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定位。在11月5日召开的2025小鹏科技日上,小鹏围绕“物理AI”发布了四项重要应用,包括第二代VLA、Robotaxi、全新一代IRON,以及汇天两套飞行体系,勾勒出物理AI未来出行的清晰图景,并且,这四项AI应用已有明确的量产计划,成为现实指日可待。

有意思的是,当小鹏全新一代IRON机器人在台上走猫步惊艳亮相时,因为“太像人”而受到不少网友调侃质疑“衣服里面是不是藏了真人?”对此,何小鹏表示很“受伤”,并在11月6日的小鹏X9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上直接让工作人员剪开布料和覆盖件,露出里面的金属骨骼,打破质疑。不过,就我个人看来,网上有那么多“杠精”,说不定还会质疑,衣服里面是不是藏了个用假肢行走的残疾人?

其实吧,网络上的质疑声,换种角度来看,也恰恰证明了全新一代IRON的出色“类人化”。据悉,全新一代IRON拥有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可支持不同身材体型定制。全身拥有82个自由度,动作自然流畅、灵活自如;采用行业最小的“谐波关节”才能拥有1:1人手尺寸,且手有22个自由度。同时,全新一代IRON还行业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实现轻量化、超高能量密度与安全。当然,目前来看,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还需要一些时间,成本也需要降下来。

智能化方面,全新一代IRON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2250TOPS,同时首发搭载小鹏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通过构建VLT + VLA + VLM的高阶大小脑能力组合,实现“对话、行走、交互”三大高阶智能。并在遵循“机器人三大法则”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第四条法则——保护使用者隐私。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2026年年底,小鹏目标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为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小鹏IRON还将开放SDK,与全球开发者共建人形机器人应用生态。”

陆地航母飞行器,11月3日已经下线

除了小鹏全新一代IRON外,在科技日正式公开亮相的小鹏汇天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则是另一个焦点。其采用全倾转构型,在小鹏汽车鲲鹏超级增程架构基础上,采用自研航空级混电内核,提供持续充足的能源供给,预计将实现500km长航程,最高航速预计可达360公里/小时。据悉,A868目前已经正式进入飞行验证的关键阶段。

此外,另一款产品陆地航母已正式进入量产前夜,目前全球订单累计突破7000 台,创下行业纪录。值得关注的是,陆地航母颠覆传统飞行器操作逻辑,行业首发智能飞行座舱和全球首创“四轴合一”单杆操纵,让新手通过培训也能轻松上手。在安全方面,其采用全域安全冗余设计,涵盖动力推进、动力能源、高低压供电、飞控导航、飞行操控、总线通信等关键系统,并创新采用六轴六桨双涵道构型,即便对桨失效仍可安全着陆。

量产方面,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已于11月3日试产并顺利下线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这座全球首座采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飞行汽车批量生产的工厂,实现了航空级质量标准与汽车级效率的深度融合,规划年产能10000辆,初期年产能5000辆,满产状态下,生产线每30分钟可下线一台飞行器,将加速2026年陆地航母实现大规模量产。

小鹏X9超级增程开启预售,35万元起 

不管怎么说,机器人和飞行器都是2026年,乃至之后的项目。至于当前的汽车产业,则是基石。11月6日,小鹏推出了全新一代增程技术解决方案——鲲鹏超级增程,终结传统增程用户面临的纯电续航短、充电速度慢、综合能耗高、亏电动力弱、增程噪音大的五大痛点,并宣布首发车型小鹏X9超级增程即日起开启预售。

新车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预售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预订可享受 99 元意向金抵扣 5000 元购车金、限时 0 元享价值 8000 元 20 英寸星耀悬浮轮毂、限时 0 元享价值 12000 元座舱升级套装,权益即日起生效至新车上市日。新车作为全球续航最长大七座,搭载63.3kWh大电池与60升油箱,CLTC纯电续航达452km,CLTC综合续航达1602km。各项参数看起来都不错,但由于前一天科技日的两个重磅亮相,给我的观感反而平平。

写在最后:

资本圈流传着一句话:“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更可能是跨界。”从目前国内汽车圈的变化也能看出,造车新势力们纷纷定位科技企业,应该不是浮于表面的品牌包装,而是对产业深刻变革的敏锐回应,但最终能不能从造车的“桎梏”中升华出来,就要看自己有没有“金刚钻”了。从小鹏这场历时两天的发布会可以看出,在这场重新定义“中国智造”未来方向的远征中,科技是唯一的通行证。

1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