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晚会前,都是车企宣布召回的高峰期。这也可以理解,大家一起干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显得自己不那么突兀。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数则召回公告,涉及现代、奔驰、宝马等品牌,国产、进口都有涉及。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因网关控制模块位于后排座椅下方的较低位置,如果大量液体意外洒到后排座椅上,可能会进入网关控制模块,导致网关控制模块内部出现短路,从而进一步引发各种内部错误。网关控制模块有安全设计,如果检测到不可信的信号,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等会进入保护模式,此时变速箱离合器会断开,造成车辆行驶中动力中断,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隐患。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热泵电子膨胀阀定位时会有微小移动,因软件(2021.44至2021.44.30.6版本)没有纠正功能,长期可能造成阀门部分开启,热泵压缩机停止工作,车内制热功能失效。在上述状态下,尤其是车外气温低于零下10度时,挡风玻璃除霜系统运行达不到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除霜效果,除霜功能下降对驾驶员视野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增加车辆在寒冷天气行驶时发生碰撞风险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电动驱动模块制造偏差,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电动驱动模块内的冷却系统可能存在密封不足,导致冷却液渗漏。如果冷却液微渗到电机内,长期使用后可能降低高压系统的绝缘电阻值,极端情况下车辆可能无法启动。冷却液渗漏不满足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中关于冷却系统密封的要求,极端条件下,车辆的电动驱动模块输出功率会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的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含硝酸铵药剂的气体发生器,其气体发生剂在防潮方面存在不完善,在温度和湿度反复变化的影响下,气体发生剂有可能劣化。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由于通信模块控制单元的软件问题,可能导致紧急呼叫时无法建立语音连接或者紧急呼叫功能无法使用,造成相关救援延迟,存在安全隐患。
日前,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22年3月18日起,召回2016年10月10日至2018年2月27日生产的部分进口起亚嘉华汽车,共计1090辆。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召回数据,今年2月我国共计开展汽车产品召回活动4次,召回车辆4.61万辆,涉及汽车产品生产者4家。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推广和保有量不断增加,领域内相关投诉也逐渐增多。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数据显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41624件,在商品类投诉中占比8.48%,在商品类整体投诉量中排名第三,同比上涨了19.28%!
近期,威马汽车因连续自燃被推上风口浪尖,尤其是前段时间还有网友称其保费上涨,并通过 OTA 远程对汽车电池进行了“锁电”。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2021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2021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32次,涉及车辆873.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28.8%。
几乎没有哪个品牌敢说自己旗下的新能源车没有自燃过,自燃可以说像一把利剑时刻悬在新能源车企的头顶之上,因为一旦该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发生自燃那也就意味着安全性受到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