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持续在“预见”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装有高速汽油发动机和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三轮汽车,并且成功企业化,120多年后,“汽车占领了地球”。有人说,欧美是靠4个轮子托起的,其实,世界各国的发展都与汽车业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也不例外,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业发挥了支柱作用。
入世10年,是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20年打基础后,步入发展的“高速公路”。这个阶段,我国明显呈现“重化工业发展”的工业化中期特征,住宅、基础设施、汽车消费,成为社会的几个主要需求。众所周知,汽车是仅次于住宅的具有最长产业链、最广就业面、最大消费拉动力的支柱型产品之一,就产业方面说,汽车业极大地拉动钢铁、橡胶、电子、仪表、内装饰、灯具等产业发展,经济统计方面,就有与汽车制造直接相关的20个行业的增长数据作为观察经济发展动向的一个指标体系。
据公安部2011年11月统计数据,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23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1.04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为55辆,美国为750辆/千人,世界平均为120辆/千人。按世界平均水平计算,我们仍处于低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至“十二五”末,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1.6亿辆,年耗油可能达到5亿吨以上。
汽车业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汽车多了,交通拥堵了,因为造车总比造路方便、快捷。我们的城市这些年尽管不停顿地建高架,有内环、外环、中环、郊环,还有轻轨、地铁,但驾车者出行还是感觉“不爽”。
消费经济学认为,享受型交通消费,是高层次的消费,有自备车,能自驾游,人们的活动半径扩大了,而且自由度加大,即进入较为高级体验享受的阶段。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层次可分为“百元消费”(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千元消费”(购买冰箱、洗衣机、空调)、“万元消费”(购买液晶电视、电脑)、“10万元消费”(购买轿车)、“百万元消费”(购房)。以如今的收入水平来看,“10万元消费”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我们的汽车拥有量有限,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数据说明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还有空间。但我国城市的空间十分有限,需要相关部门增强超前“预见”意识,及早规划,予以应对。但现状是,上海的车辆即使如此拥挤,可每月的9000辆新牌照拍卖行动还在进行,首都北京尽管成了“首堵”,摇号的活动还在进行。规划超前、有预见意识还是不够的。我们急需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确定与之相关的规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