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电视台曝光了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涉嫌“挟投诉以令企业”,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名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
央视评论称,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是“穿着行业协会的外衣”,发布篡改过的投诉信息,误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比操纵网络舆论的“网络水军”危害更大。
早在2008年8月,央视《法治在线》栏目,就对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站向企业收取会员费的行为予以报道和批评。
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站对央视的批评进行了回应,但这些辩解显得苍白无力,越抹越黑。
其实,消费电子领域的类似问题,在汽车域照样存在,而且手法也颇为相似。
汽车领域也有山寨维权网站
无独有偶,在汽车领域,这几年也冒出了一些和电子投诉网相类似的山寨网站,有的打着行业协会的名义,有的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人网页。
某汽车网站自称是中国XX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唯一指定从事汽车质量与服务的专业投诉网站。而这个协会的用户委员并没有从事汽车投诉的起码资质,其指定的网站就更谈不上了。
还有一个在国内屡屡呼风唤雨的汽车投诉网站,实际上连网站都不是,挂在别的网站下边,纯粹是个皮包公司。
这些山寨汽车投诉网站,都标榜自己是公益性的,致力于为汽车厂商、经销商、车主提供一个在线服务跟踪、沟通的平台;致力于为车主、厂商协调投诉信息,是维护车主、厂商正当权益的中立机构,是提高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推动者。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山寨投诉网站靠什么活着
近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迅速扩大,和汽车质量有关的投诉急剧上升。一些山寨网站正是看中了其中隐含的商机,纷纷介入汽车投诉,要充当汽车厂家经销商和汽车消费者之间的第三者。
汽车质量如何、服务如何,消费者到哪里去投诉?政府有质检、工商部门,民间有各级消费者协会,都可以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为了保证消费者协会的公正性和中立性,各级消费者协会的所有费用由国家财政包揽,包括消协的网站也是财政在出钱。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给钱就说好话,不给钱就说你坏话的情况出现。
山寨汽车投诉网站靠什么活着呢?这些网站都标榜自己是不盈利的,是全心全意为了消费者权益。问题是,这些商业网站或者个人网页是要拿钱来支撑的,没有钱网站怎么办下去?
消费者投诉是不会给你钱的,那么钱从哪里来呢?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汽车企业。
实际上,汽车企业并不卖车,每一辆汽车都是其特约经销商卖出去的。汽车出了质量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汽车经销商。汽车经销商解决不了或者问题比较普遍,这时厂家才出面督促和协助经销商来解决问题。
山寨汽车投诉网站对与经销商打交道兴趣不大,而是对汽车厂家比较感兴趣。